已经连续忙了一两个星期了,今天虽然没有尘埃落定,但我已经提前得到了某个结果,这次转型的尝试基本上是失败了。心里面没有多少沮丧的感觉,只是略有遗憾。
毕竟,这是一次职业生涯切换的失败。
毕竟,错过一次重新发现自己的机会。
毕竟,人人都希望获得成功而非失败。
只是这次失败让我认知更多的东西,我不想去喋喋不休说整个过程中有什么失误或者有什么问题,而是借着这次失败,给自己进行一次重新的梳理,积极探索自我,发现问题的所在,以便更好的得到成长。
职业转型是什么
说起职业转型,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的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
- 有的人从家庭主妇转型做了断舍离教练是职业转型。
- 有人从公司高管辞职做了独立咨询顾问是职业转型。
- 也有人逃离北上广深,回到家乡做个在地青年也算职业转型。
那么我这次职业决策算得上职业转型吗?
依然在这个机构里工作,依然是保持职业身份,甚至职务职级上都没有明显变化。这种情况下怎么算是职业转型呢?
这次我的职业转型,是想要在法院司法改革的大潮下,选择从组织人事岗位中脱离出来,进入审判岗位专任法官。看起来,不过是换个部门的事情。但我心里清晰的感觉到,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职业转型机会。因为,这是我未来发展前往管理方向还是技术方向的一道分水岭。这次的转型失败,让我的渴望的职业理想实现的时间再次延缓。
生涯上的职业转型,是基于自己对职业发展有了清晰认知基础上,对当下职业环境不满意,进行主动的,职业发展方向上的调整和再定位。创造自己人生的“拐角”,让人生变得有温度。
用PORT分析失误在哪儿
反思一下失败在什么地方呢?我用PORT模型进行了一次重新分析,看看到底哪儿出了问题呢?
- P:Purpose,目的。我在这个事情一开始的时候是否清晰的了解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果断转型还是投石问路?目的其实一开始没有那么清晰。
- O:Goal,目标。对于目标问题,一直到前几天,我对于自己为了实现职业转型如何设置目标都因为目的不清楚而没有清晰设置。
- R:Result,结果。关于结果,我在一开始分析的时候低估了其中的复杂程度,以至于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才会在最后时间段发生了反转的情况。
- T:Task,任务。当结果不清晰的时候,任务设置就会变得模糊不确定。因此完成率也会大打折扣。
从这四个角度上看,最为核心和本质的失误就是我的目的澄清不到位。没有真正激发自己的动机,所以整个过程中,是被推着走的,也因此工作做的不扎实。总感觉无可无不可,搞定了最好,即便搞不定,维系现状也不错。这种心态导致自己层次上没有把握高度,步步掣肘。
知道了怎么办
曾经看过一本叫《转行》的书籍,对于职业转型提出了相当中肯的建议。它把职业转型分成了三个步骤:
- 创造实验机会。提前熟悉相关情况,熟悉和了解职业机会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自己都提前做了什么工作。
- 改变关系网络。按照类我原则、邻我原则和共同活动原则,逐步改变自己的关系网络,早日找到转型后的导师和同侪,发展导师指引作用和同侪激励效用。
- 构建转变形象。通过重新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串联出自己过去是什么人,当下状态自己变成了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身份,获得什么样的“顿悟”机会。
这种步骤对于我这样的状态来说,极具参考价值。因此,我也因此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方向,确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怎么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一切,我在了解澄清的基础上,学着重新构建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涯发展的具体路径。
下一次,我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