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有多少熟人,值得成为闺蜜》。文章最后说道:闺蜜不会让你从她的生活中凭空消失十年,即便无法常常见面,她们也会关注你的行踪动向,长久失联的故人,有时连“熟人”都算不上。
于是我便想起了自己的故人S,L,还有…以及那些已“死去”的友谊。它们一半是败给了距离输给了时间,最后大家渐行渐远了;另一半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主动推远了。最后越发赞同叔本华所说的“要么孤独,要么平庸”。
时光偷走了什么
听着张杰的《my sunshine》不觉中眼眶已濡湿。不止爱情,同样关乎友情,那是我们大多人的青春。何其幸运,七年后何以琛还能找回他的赵默笙。而我,同样有很多想找回的人,奈何时光奋力将我往前推,宣告着已经回不去了。
我们还没好好翻一翻那错过的几年/那些迷惘路口有你陪我流泪的夏天/阳光刺眼有心跳的交响乐/想靠近一点再看清一点昨天/我们曾经尝试不顾一切肤浅的快乐/才会一不小心的让成长偷走了什么/时光过客还来不及去迎合/胸口的微热总是恨不得把你守护着/You are my pretty sunshine/没你的世界好好坏坏只是无味空白/答应我哪天走失了人海/一定站在最显眼路牌/等着我 一定会来......
从小学到现在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知心的人却越来越少,许多曾经的好友也都三三两两走散在人群,每每想到此处心底便会难过。小的时候怎么都无法理解感受的“越长大越孤单”现在却愈发深刻了。我们成长的这段期间,时光偷到底走了什么?
在“闺蜜”这个词变得有点像“美女”一样跌破发行价的时代,我们应该明白:闺蜜和朋友不是一个概念,值得成为闺蜜的人,一定是那个明里暗里不遗余力维护你的女人。《有多少熟人,都值得成为闺蜜》
我曾经也有不遗余力想去保护的姑娘—我的大学室友S。毕业刚工作那会大家还天天聊微信,相互抱怨着同事有多奇葩,老板脾气有多坏,公交有多挤,工作有多无聊尔尔。后来话题慢慢变少了,经常是我找她她不回或好久才回一句,她评论我我懒得回复也不去评论。尽管大家心知肚明对方天天捧着手机,但就是宁愿看小说刷别人动态也不想去聊天,就像以前明明挂着Q但也要隐身一样。最后的最后,不出意外失联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大多数人(包括自己)产生的懒得去经营却还期许感情如初的畸形社交心态始终都无法理解,以致深受其害。现在每每在文章上会看到“不联系并不代表我不想你,真正的友情不会因为时间距离或者疏于联系而变淡”这样话,心里就暗骂:狗屁,你TM没亲身体验过就别拿出来忽悠人好吗?
我想告诉大家,距离不会产生“美”但会产生了“没”。我们终究弄丢了“像沙发上软软的靠垫,虽然不是很华丽,却随时是依靠,柔软、沉默、温厚,在背后温柔地支撑”的彼此。
怕是青春还没开始就已划上了句点,怕是我们还没熟络就已生疏的寒暄,因为时间变了我们都变了…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M比我早进公司几天,同为新人对我比较亲近,常帮着买饭拿快递,我也挺喜欢这个热情的姑娘。但是相处久了,总觉得她过分热情,反而显得虚假。举个例子:刚进组那会她把每个人的微信都加了,别人发的动态基本都会赞一个,点赞本也是好事,可到她那似乎就变了味。拿我自己来说吧,一般看到比较好的文章我都会转载,而M也都会点赞。我挺自己高兴遇到一个气场相近的朋友,也很欣赏她,毕竟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难得有人能静下心来看别人发的每篇文章。
某天空闲之余我跟她谈起吴晓波的《最后一只“看门狗”也走了》,问她有什么看法?她一脸茫然表示自己没看过,还问我是不是讲述看门狗与主人的感人故事?此话一出我便知道她仅是点赞而已,文章一个字没看过。回去就设置了不让她看我朋友圈,我要的不是虚假的共鸣,更不是刻意的亲近。
M的行为让我觉得可笑又可悲,这样做有什么意思呢?为了让别人知道很自己很关注他,很想跟他交朋友?我想她要是聪明点就不会这样做了,毕竟大家都是有智商的成年人,日子长了真真假假还是分得清,这样的她只会让人想疏远。真正的友谊是自然而然的相互吸引,是日久天长的惺惺相惜,不是求来也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你若以诚相待,哪个圈子融不进去呢?突然想起一句话:尤其是女孩子,如果内心不够强大,多大的幸福都守不住。
生活告诉我们
这一生会有很多人走进我们的生命,或匆匆离去,或作片刻停驻,最长的也陪伴不了我们一辈子。就像人类自身体细胞每隔一段时间便要更新一次一样,机体只有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中才能正常运作。所以就算时光不把这些过客推远,为了自身发展我们也终将会把他们从生活中过滤掉。那么在遇到下一批能够走进我们生活,分享我们悲喜的人之前,我们必须也必定要承受一段又一段零碎的孤单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