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812天。
你如何来定义什么是家呢?
家是一个遮风挡雨的房子,还是一家人整整齐齐。我们很容易从建筑学的角度去定义什么是住宅。却很难给家下一个统一的定义。无论多么精致的房屋,如果没有人生活过的痕迹,我们就很难称之为家。
家,包括房屋,但又不仅仅是房屋。家承载了我们的人生故事,也记录了人类生活的历史。从最早的山洞穴居,兽皮帐篷到茅屋、木屋。人类从狩猎采集慢慢走向农耕,两次工业革命又让我们开始住上了密度更高的楼房。人类社会每一次大变革都会推动居住环境的变革。了解住宅变迁的历史,也许就能从某个角度窥见人类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了。
《周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人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天然洞穴为原始人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抵挡野兽的庇护所,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开始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改变这些天然形成的住所。他们开凿山洞,让住所更加地舒适。他们装饰墙壁,让住所更加好看。
可以说此时的人类终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居住生活。而且,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走出山区,走上更加适宜生存的平原。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狩猎文明转变为农耕文明。人类的居所也变得更加稳定。
《孟子》曰,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就是说在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作巢居。在地势高亢干燥的地方作穴居。南方丛林密集,潮湿多雨,人们就像鸟儿一样,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筑巢而居,而后居住建筑沿着巢居,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的方向发展。北方黄土厚实,易于挖掘,人们选择挖穴而居。有地穴式,半地穴式,最终向地面建筑的方向发展。
不难想象,随处可见的泥土成为了最早的建筑材料之一。起初人们只是用泥巴来填满墙壁上的缝隙,后来发现如果把泥土,水和稻草混合起来做成方块,经过太阳的暴晒,就能得到一种坚固又保暖的建筑材料泥砖。
如今不仅仍有人住在泥砖房中。这种土坯技术还被运用到了绿色生态房屋的建造上。比起钢筋混泥土,泥土这种建筑材料几乎不会给环境造成什么污染。可以说是取之自然,回归自然,有了泥胚,就有了砖瓦。
如果说刚开始的房屋只是为了生存需要,随着人类的文化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有了砖瓦。人们就可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各式各样的房屋被建造起来,甚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
不过,在等级分明的封建时期,农村百姓一般住在低矮的茅草屋,而城市平民则有瓦遮头,王公贵族的府邸以砖瓦修砌,庄重大气不仅讲究。在当时,住宅体现的不仅是经济地位,更是社会地位。不过家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
诗圣杜甫面对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曾发出过这样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见,在中国的文化中。国与家密不可分。由于历史文化抑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房屋。傣族人生活在地势起伏,湖泽众多的云南山区,这里很难像平原地区一样,打出夯实的地基。于是聪明的傣族人,因地制宜地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修建出了一种干栏式建筑——傣族竹楼。
云南地区雨水充沛,而竹子的防水性,远比木材优越。竹楼上层住人,下层拴马,不仅防水防潮,还能防止野兽攻击。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了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可以随意搬迁的蒙古包。
这些房屋无一不表现出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而到了近代,钢筋水泥又为人类的居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建造房屋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容易,交通运输的便捷给打破了就地取材的限制。建筑的区域差异性不再像过去那么明显。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急需大力发展工业,于是大量青年劳动力涌入了城市。进入工厂当上了工人,随之而来的就是住房严重短缺。有房可住成为了当时的主要目标。这也是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必须要面对的普遍问题。
当时中国大量采用了苏联的住宅设计和规划理念。最具代表性的筒子楼就是源自苏联的赫鲁晓夫楼。虽然我们现在看来,这种一整个楼层的居民共用厨房、卫生间的住宅相当地拥挤,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但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有分配的房子可住已经是件相当幸福的事了。
时至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许多的新材料、新技术也被运用到了住宅建筑当中。隔音墙体提高了生活的私密性,恒温供暖系统让我们的房子四季如春,新风系统让我们在不佳的环境中也能呼吸新鲜的空气。
家的作用已经远超遮风挡雨。虽然如今我们的居住环境已经大大地提高,但人类仍然面临很严峻的居住问题:环境污染,可居住的土地资源短缺,建筑师们不得不为人类的未来而规划。你想知道未来的房屋长什么样子吗?
那就翻开《我们的家:世界建筑发现绘本》。它不仅详细介绍了两种创新性的生态住宅,还向我们展示了生态城市可能的样子。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多一些想象。这本意大利作者编著的建筑科普书,介绍了更多世界住宅建筑的小知识。比方说古代西方百姓居住的房子是怎样的呢,他们都使用过哪些建筑材料呢,不同流派的建筑师们都设计出了怎样有趣的房屋呢。
翻开书,这不仅是一次世界建筑发现之旅,也是了解世界文化、地理、社会、科技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