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一对刚新婚不久的夫妻生下了一个女孩儿,他们唤她琳儿。因为小生命的诞生父亲母亲不得不另外寻思工作来养活她,于是把这个女孩儿留在了外婆家,让外婆照料。
琳儿不知道父母去了哪里,好像忘记了父母的存在,依稀只记得每年的某一时间会出现一对夫妻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到外婆家,外婆会在那一天把琳儿清理得干干净净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那时候小东西是叫他们爸爸妈妈吗,她记不得了,她那时才3岁,那时的事她是从外婆和其他亲戚口中听说的。
琳儿4岁的时候他们带来了一个小男孩儿,他们告诉她那是她的弟弟,这时小小年纪的她好像已经懂的什么是危机感了。她看着这个会带好吃的和漂亮衣服给她穿的人温柔的哄着怀里的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意无意的躲着这个人,甚至从心底里抵触这对夫妻。
他们在外婆家每次都呆不到一个星期就回到了工作的地方,每次回家都带着弟弟,走的时候总是摸着琳儿的头让她听外婆的话,过段时间再来看她,小女孩儿沉默的站在原地,眼神装作满不乎。
女孩儿6岁了,外婆带她来到了一个她从来没有踏入过的地方,在这里她又看到了这对夫妻。6岁了已经可以有记忆了,好像也能理清楚一些事情了,外婆说这是你的爸爸妈妈,他们每年都会去看你的,女孩儿吃惊了,不是常听大人们说同姓的人才是自己的父亲吗,可这位和自己不是一个姓呀。外婆说了一堆女孩儿听得似懂非懂的话。
外婆说:“以后你就在这和他们一起住了,你大了要读书,他们会照顾好你的。不过在这里住你一定要记住不可以叫他们爸爸妈妈,你要喊他们姑姑和姑爹,如果你喊错了的话他们会被别人给抓走的。”琳儿记住了外婆的话,从那以后她便和他们住在了一起,叫他们姑姑和姑爹。
琳儿开始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要让父亲或者母亲在成绩单上签字,她很苦恼签谁的好呢,因为和她住在一起的大人没有和她同姓的,她害怕老师的追问?所以她从小就害怕别人问起自己的父母的名字,她不知道该怎样和他们说,她的户口是上在外公的户口本上的,和谁也没有父母关系和母女关系,那么她是谁家的孩子呢。其实他心里很明白和她住的人就是她的父母,但是她不想承认。总是用语言气他们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里。
从小琳儿就生活在一个不平衡的状态里,在这个家里有一个小男孩,他唤他们爸爸妈妈,琳儿常常把自己当做一个外人。她害怕他们质疑的眼神和生气的面孔,她小心翼翼的做事情,害怕做错了被他们说。弟弟很得宠想要什么玩具姑爹都会给他买,琳儿每次看到弟弟的玩具时只能躲在角落里凝视着这些玩具。琳儿也想要玩具但她不敢说,她害怕说出来以后被无视,她忍住了。
一次姑爹带着她和弟上街,弟弟看中了一个铁甲小宝的模型,父亲二话不说的留给他买了。旁边的琳儿眼睛一直盯着摊边的小狗玩偶。姑爹把她给拉走了,那时候起琳儿明白了自己和弟弟的差距。
买回家的字典或者少儿读物姑爹都会细心的写上弟弟的名字,一本本写着弟弟名字的书让琳儿不敢去碰触这些书,甚至有意不用这些书。姑爹总是说这些书是我们俩共用的,但为什么总是写上弟弟的名字,没有一本书是写上自己的书。
琳儿在读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悄悄写日记,日记里写满了对姑姑和姑爹的种种不满,以及对弟弟的嫉妒。总在日记里写为什么自己不是一个男孩儿,为什么自己不能跟着父亲姓,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不是男孩儿吗?为什么家里的活都让自己干,从来不让弟弟干一件事情。厚厚的日记本填满了童年时候琳儿的回忆。
转眼琳儿读高中了,她在这个家也算是过得比童年时候大度了,不再为一些东西而纠结,也不再认真的去想重男轻女这个问题,因为她心里很明白只要一想这个问题她的心情就会变得难过。她在同学眼里扮演着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好像不会有什么伤心事。但心里的那块从小就种下的阴郁一直都没有消除,她只是把它埋藏得很深,只要不去触碰便没事。一旦触碰了,往事就止不住的回旋在脑海里。
大学的她更是比高中时候乐观很多,但也没有放下这些事。她一直都没有改口叫他们爸爸妈妈,有时觉得很抱歉,但若干年过去了不知道是琳儿想多了,还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安全感,总是认为自己还是当初那个被父母抛弃姓名的小孩。
琳儿在与弟弟的日常生活中总是会不断的试探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更疼谁。每次都以难过收场,独自默默的躲在房间里哭泣。尽管知道试探的结果,她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试探~
面对冬天父亲母亲总是会提醒弟弟穿秋裤,琳儿这时会在旁边说我没穿呀,你们咋不问我。换来的回答是“你不知道穿吗?”在吃饭的问题上,父亲会催促弟弟去吃饭,不吃胃会饿坏的。而面对琳儿却是沉默的转身吃饭,没有余下的关心。
人总会长大的吧,也在慢慢的学着不去在乎那么多东西。琳儿不知道没有对养育她这么多年的父母改口称呼爸爸妈妈的抱歉程度有多深,但她就是过不了心里这一关,还是忍不住的去计较这些事情。或许以后她会懂也会后悔,但是对现在的她来说可能还没有那么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