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科学家通过对睡眠者脑波活动及脑电图记录分析发现,睡眠期间周期性间隔出现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
一夜中睡眠阶段的典型模式是:在周期较早阶段深度睡眠占更多的时间,而周期较晚阶段快速眼动占更多时间。在最后一个周期里,你也许会花1个小时在快速眼动睡眠上。非快速眼动睡眠占整个睡眠时间的75%-80%,而快速眼动睡眠则占睡眠时间的20%-25%。
有意思的是,在人的一生中会发生睡眠模式的戏剧性变化。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开始是每天睡16个小时,将近一半是快速眼动睡眠。到50岁的时候,你也许只睡6个小时,只有20分钟花在快速眼动睡眠上。年轻人典型的是睡7-8小时,20%的时间是快速眼动睡眠。
如果个体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得到每夜7-8小时的睡眠,那么他的各项功能都会运站完好。睡眠最一般的功能就是保存和恢复。睡眠可以使身体得以打理内务并以某些方式使自身得以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应用看起来成为人们减少睡眠的理由。曾有这样的表述:“晚上因为看电视、上网或者玩手机经常使我上床睡觉的时间比应该的要晚。”看到这里一定会有很多人躺枪。
的确,互联网有着无穷丰富的层次,有着无数个超文本链接,尤其是现在的手机移动互联网,一拿起来看就停不下来了。因为任何一个信息,你都会发现它有无数个路径可以连出去,跳到第二站,到第二站之后又有无数的链接,你可以继续往下跳,简直就是被鬼牵着走。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里讲到过一个道理:人类不仅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也在塑造人类。那么在互联与睡眠这件事上,也产生两个结果两类人。一类人躺在互联网产生的便利性上追求娱乐至上,追求享受生活,他们被互联网牵着走,于是睡得越来越晚。还有一类人,他们也会浏览互联网上的信息,捕捉自己需要的内容,但是他们会巧妙地使用碎片化的时间,他们使用互联网为自己服务,探索睡眠的奥秘。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知道要保存体力,以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互联网不会成为影响他们睡眠的原因。
所以你看,不是互联网使人们睡得越来越晚,而是一部分人甚至是大部分人在互联网面前缺少自律。责任不在互联网,而在我们自己。
睡眠不足会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皮肤变差,人变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考试不及格,工作失误,交通事故等。科学家已经能够发明出药片使你不困,但是没有什么能使你不需要睡眠。你应该自己决定怎么走你的路,不要在互联网的便利性下成为互联网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