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小姐姐每日mark#0902#“命运有耐心”

2020年9月2日(每日mark)星期三 广州

   今天给烦烦订了回来的机票,去托儿所报了名,老师说周六要去开家长会,莫名被戳动了一下,我居然已经是要去开家长会的人了。而且啊烦烦,妈妈也已经做好准备了。

    这个对我的个人意义和烦烦一样神圣,我俩都是人生的第一次,它是一个值得要纪念的时间节点。在这里工作我也许受了很多很多的委屈,但今天可以有这个资格去报名的时候,我当时觉得这也许是世俗意义里我在这里拥有过的,最值得的事情了。

    很期待烦烦能回来。已经快一个月没见烦烦了,他还是不想回来。每天没接到视频就是小大人口吻的,“妈妈又不接电话,批评妈妈。”现在回想起来,烦烦最胆怯的时候就是从去年9月到今年2月。我到现在还记得在操场接到那些崩溃的电话,然后看着他一个人在烈日里玩沙子的场景,回想起来都觉得那是我人生最无助最黑暗的片段。

    想起马老师上课说,“曾经在路上捡回来一只小狗,这只小狗狗比买来的小狗要胆怯,会看人脸色,丝毫不敢放肆。”当时有点想到某个阶段的烦烦,也会很畏畏缩缩,也不敢跟小朋友玩,看着大哥哥大姐姐就站在旁边看着她们玩,好像才1岁多就学会了看人脸色。

   索性现在不会了,现在的他是那么霸道,每天过得都是小地主的生活。虽然现在也很会哄人,可是现在的哄是因为他得到了满满的爱而化身的小暖男。烦烦,你过得快乐和安心,而妈妈也终于终于终于做到了当时答应你的事情。

   虽然现在孩子爸爸还是会说,我都没有用好小区妈妈的资源,没有陪烦烦一起参加小区的活动,他觉得这是我没有做好的地方。的确是,但是我觉得我已经做的已经很好了。越学习心理学,越要克服的其实是自己的直觉化的人性。做一个完完全全安安心心的陪伴烦烦的妈妈固然是好,但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以我和奶奶都能接受的节奏,带着烦烦看这个世界的宽阔。当然以小区为中心的资源有小区的好,但是烦烦固定在书店、游乐场、户外,有几个朋友,也很好啊。

   烦烦长成了一个“十万个为什么宝宝”,虽然才两岁三个月,奶奶已经日常担心“要把我问穷了”,每天都追着问“奶奶这个是什么,奶奶你还有什么想告诉我的吗?”

   我好骄傲啊。

   突然很想写一个职业观点,今天学习欧文亚隆第八周的课程,采访到最后咨询师问他,你最想对从业者说什么寄语,他说:“I hope they stay this field and keep on learning about themselves,keep having intimate contact with collegues and discussing patients and know this is a lifelong practise and not just in training."

    如此深刻的感触,亚隆这一生到现在85岁,自始至终都是一位“实验家”,他到现在仍然在学习,仍然在接受新鲜事务并且乐于尝试新鲜的事情。这种生活方式应该会是我的人生指引吧。

    我想探讨的职业观点在于:咨询师要由谁来帮?

    现在对咨询师的这工作,很多都理解为:我们如何去帮助别人?好像帮助那些有症状的患者去回归的正常的生活,帮助正常区间的来访者过更好的生活,就是工作的全部意义。

   可是谁来帮助一个咨询师呢?另外一个咨询师吗?督导师吗?当然可以但是我觉得不是最主要的,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咨询师,更高的维度应该是在你自己身上去验证那些你所相信的理论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能否帮助到你。

   《扪心问诊》第7-12集里,Paul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只有在咨询室内是有活力的,而出了咨询室就很疲倦的业内顶尖的心理治疗师,可是如果你所有帮助别人的能力,都来源于你的专业知识,而你拥有的专业知识,却帮你厘清不了自己的生活,其实一定会被耗竭的。

   其实不同的流派之间85%都是共通的,不同的小部分只是大家对同一个问题的解释而已。所以我理解的心理行业者,最主要的是一定是要能帮助到自己。上帝均等的将困难和礼物洒向每一个人,洒向来访者,也从不避讳的洒向咨询师。

   我想我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我对自身的锻造,应该是较好的契合了二者的相互化学反应。也许这个职业的魅力在于它帮助我拥有获得战胜极限值困难的能力以及对解锁生活无限种可能的热切。活在当下,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潜能,充分的、完全地、进入此时此刻地活着,最终成为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自己。越是迷茫、越是我去迫切的寻找人生的意义的时候,就越能探索一个新鲜的自己。而这些新鲜而持续的能量,恰恰便是咨询室内最好的涌泉啊。

    烦烦:妈妈和爸爸,甚至爷爷和奶奶,外公外婆,都和你一样,曾经跟你在同一个时间段,都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时刻。所幸我们最后都被爱拉了回来。既找到了你,也找到了自己。

    离决定分开已经过去了11个月了。这11个月,妈妈学会了化妆,体重增肌了不少,体能更好,学会了跳舞,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学完简单心理的初阶课程,养成了看话剧的习惯,解锁了理财的课程。妈妈还陪伴了一些如你妈妈当年那么无助的来访者走出了生活的困境。

   妈妈跟爸爸还不一样,妈妈不只需要面对离开的困境,妈妈还需要被集体和个人的人性底线密集考验,妈妈可能在这11个月里,经历了日后你长大遇到你认为当时人生已经跨不过去的大难一样的难,到那时,妈妈可以骄傲的做一个可以用最鲜活的经历跟你酷谈的老太太,而不是一个只能用理论和教科书给你灌鸡汤的没意思的老妈妈。这便是困境给我的礼物吧。

     你知道吗?有人说大师萨提亚最大地特质是很有活力,极具创造性,可是她似乎也没过好自己的一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动力学的开山鼻祖,他一生醉心献身于工作,可是他一点都不快乐呀。

     写到这里,我大概理解自己以后要把握的节奏了。Dear fan:you are my bread and butter,但我永远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无法过好工作之外人生的人。”"being real,being authentic,being willing to take risks and being with u in your  rhythm 。"

    我想每一个人,都不能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工作很累,所以我没时间去过好工作之外的人生。

     “一个不快乐的妈妈,一定养不出一个快乐的孩子。”没有2000元的鞭策,妈妈在8月份也写了2万字了。妈妈望向窗外,看到了窗外有很多花。“命运有耐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