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铜陵镇大沃社区“白马翻沙”的群众也许不知道,自家居住多年的这地方竟然也是赫赫有名的铜山十八景之一。
笔者在孩提时就听过长辈们说起“白马翻沙”,那时候的大澳还很原生态,“白马翻沙”那里有白马、有细沙,还有一种叫做“沙鳖”的爬行小动物,当时就想要是能去玩该多好啊。中学时代,读到铜山歌谣《铜山十八景》,最后一句“摇倒旗山两马鸣”时,很好奇旗山在哪里,“两马鸣”又是怎么回事,那时笔者并没有把“白马翻沙”和“旗山、两马鸣”系起来。工作后读了林定泗先生《地灵人杰话东山》一书,才了解到大澳这座山因为山坡平缓,像一面倒放在地上的旗帜,古代就叫倒旗山,本地话“倒旗山”与“竹枝山”读音很近,后来叫偏了就成为竹枝山。竹枝山北坡半山腰有很多石头,其中有两块石头极像两匹蹲在地上的马,人们称上方的为公马,下方的为母马。古时候的竹枝山北麓有一片白白细细的沙地,山坡也长满芦苇,每当秋天东北风刮起,风在山谷呼呼作响,很像马在嘶叫,白茫茫的芦苇花和细细白沙就在两马周围漫天飞舞,景致极为壮观,人们就称这地方为白马翻沙。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歌谣里的“摇倒旗山两马鸣”说的就是白马翻沙啊!
一个偶然机会,我到大沃社区白马翻沙的万福公庙,突然发现有两只非常形象的石马,一只在北墙,另一只在南墙,相距40米左右,这不是林定泗先生说的公马母马吗?南墙母马的马头很形象,可惜马身被打了一部分,只剩完整马头,上方的公马也被庙里亭子等建筑物遮住,只能勉强看出马的形象。据看庙老伯说,以前有两个打石匠想打掉这两块石头,当梯子靠在马肚边爬上马背时,突然头晕眼花,昏昏欲坠,瞬间梯子也“不见”了,他们心惊胆战,只好灰溜溜逃掉。对于此事,百姓认为似有神灵责怪。
看着这两块珍贵的马石,我当时心情真是既庆幸,又遗憾。庆幸的是当年铜山古城西门外“万福公”几经易地迁到白马翻沙这里,万幸把这两块珍贵马石纳进来,不然这两块珍贵马石的命运也不得而知了。遗憾的是当时建设万福公的业主竟然不知这两块珍贵马石是宝贝,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万福公”的景致是非常美的,遗憾的是白马还在,可我们再也看不到细沙,捉不到沙鳖了。在“万福公”东边山上,还有一座石刻立于山巅,刻着“笔插云端”字样,描述了大澳山的高峻挺秀,系明代东山进士游天庭的儿子游中林所题。
当前,铜陵镇十分重视历史文化挖掘和光大,希望永远保护这一古迹。要是有条件,把白马翻沙、“万福公”、两块珍贵马石以及“笔插云端”石刻这一区域重新规划整理,形成铜陵又一文化景观,教育引导人们提升对文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那该是一件多么有功德的事啊!
前几天,笔者陪同县政协几个委员考察“笔插云端”摩崖石刻,路过白马翻沙,又一次见到两块宝马石,非常感慨,回来就写了一首《过白马翻沙》以为留念:探胜旗山万福园,卫疆志士尽忠魂。沧桑白马伴英烈,风啸流沙不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