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节奏

《教育的目的》6

1、宗教性的教育是谆谆教导我们要有责任感和敬畏感,责任来自于我们对事件发生过程的潜在掌控能力。当买得的知识可以改变结果 的时间,无知就成了罪过。敬畏的基础在于这样的一种感觉:现在包含着全部的存在,向前——一切的过去,抑或,向后——一切的未来,直到永远——直到永恒。(这里的“宗教”不是我们认为的宗教团体。恩格斯曾对“宗教”一词下了定义,他认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 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文中所指的宗教性可以理解 为一种信仰,一种追求心中的虔诚与敬畏。正如像《非理性的人》中,基尔凯格尔对基督的真诚的信仰才活出生命的热情,那么教育者也应有如此宗教般的执着与热情去投身教育,让教育者在教育的田野中活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当然更有对教育的敬畏之心。)

2、生命是有周期性的。它由日常周期组成,包括每一天中工作和娱乐的交替、活动和睡眠的交规还有季节的周期,如学校的学期和假期交替;还有,一年四季的交替,等等。同样,生命中存在着很微妙的涉及智力发展的周期,它们循环往复地出现,每一个循环都务不相同,且每次循环期中又再生出附属的阶段。我选择”节奏“作为我的主题,主要是用它来表示 在重复的架构中的差异性。缺乏对对智力发展的节奏和特征的认识是我们的教育呆板无效的主要原因。(这个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应是呈螺旋状,环环向上的。节奏不是原则,而是表示差异性。教育为什么呆板无效?怀特海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智力发展的节奏和特征的认识。认为智力的发展是匀速的,持续稳定的,甚至是机械重复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