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良上承晋韵,下启唐风。代表作品当举写于永徽四年的《雁塔圣教序》。凡二石,两块碑石分别镶嵌在大雁塔底层南门门洞两侧的两个砖龛之中,两碑碑额、碑文书写方向互相左右对称,两碑共1463字。
为其五十八岁时书,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雁塔圣教序》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书法特点中整幅书法作品以弧形线条居多,即使是短线条,也有一咏三叹的情调。弧线的大量使用,使原本笔直、坚挺的基本笔画,增加了柔和委婉。
其秉承了文人书法家的笔法,笔画纤细而俊秀,即使是复杂的波折转笔,也是一丝不苟,毫无须发的遗憾。书法显得生动活泼,不局限于原有的形式。
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
唐张怀瓘评此书云:“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
清代秦文锦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
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有个典故说:当虞世南死后,太宗尤为郁闷,抱怨没有人和自己讨论书法了。此时,魏征跟太宗皇帝推荐:“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一听,能得王羲之风韵,便将多年来征集的王羲之作品,请诸遂良来品评鉴别,诸遂良一鉴定,并编目存入内府,无一差错。
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
下期预告·苏轼小楷《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