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六培训,老友来校,席间交流,言每日打坐,或一小时或两小时。
我们几个人一声惊叹,好像自己除了上课和备课,没有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奢侈奢侈!
可是我有段时间统计了自己的时间安排,每日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4小时,于是开玩笑问:大家每天在手机上花多少时间啊?
结果,并不比我少。
我们应该发明一种“手机禅”,每次看手机都在禅修,于是便可每日禅修数小时而不妨碍日常生活。
大家哈哈大笑!
2、
笑完了,脸部有点紧绷,心却反而难受,这有可能吗?
先说说自己为什么看手机?
看手机几乎成了一种习性地反映,以至于打开手机、翻开微信,把一个个小红点点开,看是否有人留言、关心,再断掉;打开短信,清理垃圾短信;点开简书看看是否有人点赞;有时候无聊甚至打开淘宝、京东看看有没有好的东西可以买;乃至于有时候只是单纯的打开、解锁、在关上。
手机带来每天的第一缕光,送走睡前的最后一个问候,俨然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
经常因为找不到手机无法出门,好像心脏病患者出门一定要带速效救心丸一般;有一天在学校,午睡时找不到手机,就拼命的找寻,可是后来我突然问自己,睡觉找手机干什么呢?又不会丢,于是作罢,也睡得不错。
在公交地铁中观看身边的人以便在用手机:看微信、刷微博、打游戏、看电影、读小说。
这其中,有意识的行为有多少?
3、
记得在张小龙腾讯内部做了一个8小时的分享,主要内容太丰富了,大家可以去学习一下,我只记得这么多了:
1、伟大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满足人性贪嗔痴
2、人是懒惰的
3、人没有耐心
4、用户是乌合之众,跟风、智商下限是群体智商
简单来说,把互联网用户理解成这样的人是没错的:贪婪、什么都想要、脾气不好,觉得自己特牛,随时可以删除、切换、关掉;但是他们对真正的知识没有耐心,不能给他们超过在马桶上完成的时间,……
多么逼真的群体画像。
4、
打开微信,一片红点点,每一个点点都在宣布着主人的重要性;被点赞,每一个内心的喜悦都在宣告对于渴望被关注内在;打开手机,居然没有人联系,点滴失望大概都是对孤单地惧怕。
刷微博、豆瓣,生怕自己与时代不同步了,不自觉的滑动中,自己已经沦陷在无限的资讯的海洋之中,和死去瞬间在六道穿梭迷失应该是异曲同工的。
面对评论和消息,或喜悦,或嗔恨,或悲伤,或兴奋,虚拟的文字,不是的消息,已然让我们不自觉地在五蕴之中受尽人间八苦。
5、
在有灵且美艺术营(微信公众号搜索:有灵且美)纯儿带领音乐课,她将自己在禅寺所学和大家分享:唱歌时候,和每一个音、每一个字在一起——唱飞翔便轻盈,唱悲伤便如忧在身。
离:早上起床,没有打开手机
观:和自己安静地相处了一下,观察自己在得不到手机时候的渴望
判:观看哪些事情是真的要做的
停:然后放下,却并不马上去做。
做:收拾、洗漱、看书,终于在临行前回复了几条重要消息,打了一个电话。
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但是私以为此种方式可以被称作“手机禅”。
其他法门可以叫做“吃饭禅”“说话禅”“行走禅”,各位同修可自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