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的直接起因,如来在大会上说:
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于是开启西天取经。看官注意书名不是西天取经,而是西游记,或者是西游释厄传。
第一站,起点,东土大唐。国家道教大于佛教,政治稳定,经济赋予,文化繁荣,民间主文化为道教。
第二站,东土边界,观音禅院,和尚爱宝,观音有受香油钱。黑熊修炼,野外怪。观音带走看门。
第三站,乌斯藏国,高老庄,没有寺庙。道和佛的作用驱散邪魔。
第四站,乌斯藏国边界,浮屠山,乌巢法师,神僧,洞晓西游内幕。
第五站,黄风岭,八百里,如来灯下黄鼠。佛教的。如来派灵吉菩萨带定风珠和棍子过来,后灵吉菩萨带回。
第六站,黄沙河,沙悟净。
第七站,万寿山,五庄观。太乙天仙。跟佛教的悟空结为兄弟。
前面是召集人马和铺垫西游暗黑。
与道教的西游撕逼开始
第八站,白虎山,白骨精,野外的妖怪。打死。
第九站,宝象国,奎木狼,道教的天狼星。天狼星罚去帮老君烧火。
第十站,平定山,金银二童子,道教太上老君的人。老君带走。
第十一站, 乌鸡国,宝林寺,距离离开已经青毛狮子,菩萨座下,报当年6日水浸之仇。
第十二站,八百里钻头号山,火云洞,红孩儿,野外怪,观音菩萨收走。
第十二站,衡阳峪黑水河神府”,鼍龙,西海龙王,带走。
第十三站,车池国,三大王,道教,野外怪全杀!
第十四站,通天河,鲤鱼怪,吃小孩,观音菩萨的,收回带走。
第十五站,金山,独角兕,青牛,太上老君坐骑,收回带走。
第十六站,毒敌山,蝎子精,野外怪,卯日星君杀掉。
第十七站,火焰山,铁扇公主,灭火焰山的火,牛魔王。老牛皈依,铁扇公主成仙。
老君最后的一道防线破灭,后面就是西牛贺洲,代表着道教所占的几大山头被摧毁。老君彻底输了。
下面是整理佛教的一摊子烂事儿。
第十八站, 祭赛国,金光寺, 九头龙,霸占河池,要吃唐僧,野怪,二郎神,全杀。
第十九站,小雷音寺,黄眉老祖,专候唐僧,弥勒佛徒儿,收回带走。
第二十站,西牛贺洲朱紫国王,金毛狲,报大明孔雀之仇,掳了王后,观音菩萨的宠物,收回带走。
第二十一站,盘丝岭,盘丝洞,蜘蛛精和蜈蚣精,占了七仙姑的澡堂洗澡,偶遇唐僧 ,蜈蚣精被收回。
第二十二站,狮陀国,狮陀岭,大鹏,如来有关系,被如来带走。
第二十三站,比丘国,小子国,白鹿,吃1001个婴儿,老寿星坐骑,老寿星带走收回。
天竺国,道不能与佛斗,只能天庭与佛的矛盾。
破唐僧元阳两次,灭法国,凤仙郡等等到底是人祸,还是故意为之?
第二十四站,陷空山,无底洞,老鼠精,等唐僧成亲要其元阳成仙,李天王义女,带回。
第二十五站,灭法国,没妖也没怪,纯度化
第二十六站,雾隐山折岳连环洞,豹子精,没人管,直接打死。
第二十七站,天竺国,凤仙郡,三年没下雨,悟空找玉帝求雨。
第二十八站,天竺国,玉华县,玉华王,九曲盘旋洞,太乙救苦天尊的九头狮子元圣儿,收回。
第二十九站,青龙山,玄英洞,三犀牛,无主的怪,群殴打死。
第三十站,天竺国,玉兔,欲取唐僧元阳,嫦娥,带回。
第三十一站,最后一站,铜台府地灵县,万僧不阻。不杀人,救员外。
开启分析模式
第一级分析:
唐僧要取经,为表达决心,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经文,成佛。
那么,请问开篇的前十多章写孙悟空做什么呀?
第二级分析:
悟空成佛记。
如果是成佛记,应该是写悟空的心路历程,但是西游记里面,关于悟空的内心描写基本没有。(写心路历程的是红楼梦)
第三级
佛祖传经记
已经很接近了,的确跟佛祖有关,而且是主角。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只是传经,为什么会安排人记录西游全过程,并且按照打怪多少评功?另外唐僧取经后,还没开始讲座,就被招回?为什么道教的妖怪被一个个清算,佛教的妖怪被一个个打回去?
第四级
取经是假的,真是的目的是:佛祖扫清西路混乱秩序,让佛教成为大统。
这一路上秩序真的理清楚了吗?理清楚秩序靠这样的师徒四人可以理清楚?
西游记只有佛教真的一统了吗?如来觉得佛教可以一统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
从东至西的这一路,道教的妖怪更像是被太上老罗故意放出来的,而不是真的逃出去的。天狼星罚去给老君烧炉子,金银两大王拿着老罗三件法宝等唐僧和悟空来,青牛拿着金刚圈下来。牛魔王一家的芭蕉扇本是太上老君最厉害的法宝,怎么跑到他牛家?这个不好解释的。所以最难搞的道教几个妖怪都是太上老君的!怎么就不是别个人?
而佛教的妖怪,黄鼠怪抓而不吃,只与悟空打了一架。青毛狮子,公报私仇。吃了那么多婴儿的鲤鱼怪被观音收回。金毛狲公报私仇,差点睡了国王的老婆,被观音收回。白鹿吃那么多婴儿,被寿星带走。黄眉老祖想代替悟空取经。大鹏被如来带走,注意这个大鹏跟如来的对话,大鹏是很牛逼的。
另外,天庭的两个女妖怪也有插一脚的,两个都不是吃唐僧肉,而是要睡唐僧成太子真仙!
所以,取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经东土,而是如来为了治理佛教内部一些病根,尤其是一些人私底下做一些勾当。
另外,道教和天庭放些人下来,阻碍唐僧一行四人,就是第二个,这个原因跟西游最后的结果有关系,可以肯定的是东土佛教势力大增,佛教压过道这点未必实现,但是前面佛教势力大增是统治东土数前面的道教所不想看到的,天庭后来也了解这点,天庭的人都是道教,而不是佛教的。玉帝刚开始想平衡势力,但总归是心向着道教的。所以刚出东土的时候,太上道祖来干涉;快到西天的时候,天庭来干涉。
再上升就是:一路西行取经,最重要的意义是政治意义,佛祖不需要唐僧一行把沿途所有的大小国家都改成信佛,只需要他们做个榜样:看!连最具备文化氛围的大唐都信佛,我们的这些小国家有什么理由怀疑佛教呢?看!取经的人成仙了,取经的国安定了!来拜佛吧。
所以佛祖传经的目的是要立个榜样出来,让天下四周都来学习学习。
关于最后一点,立个榜样,吴承恩,真的会吃饱了撑着去构思这样一个带有十分复杂目的的玄幻故事吗?
第五级
如果是为了立榜样,后面应该有后续,应该有四方来朝什么的,可以没有,封完佛后,如来重新念了一边菩萨名字。
所以很多是假的,只有吴承恩才是真的。
一句:打破顽空需悟空。这个是西游记的本质。
顽空是什么?
由谁来打破?
顽空指的是天庭,道教,佛教各自和相互间的混乱关系。
打破顽空!如来有大慈悲?去整理三界?或许有,但西游记里面没看出来。这个只有作者自己才有这个想法。
谁来打破?这个谁就是棋子。悟空是核心的棋子,这个棋子主要作用是把问题闹出来。作者想说的话,要表达的内容,都得由他来呈现!同时,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僧是代表着打破顽空的几类典型人物。这几个主角个性稳定,正规,有档次,他们以及其他是核心的,都具备政治色彩和稳定性格。有一些因为不是核心,个性千奇百怪,这些属于配角,承接问题,反应社会和社会人物,调节故事情绪用等等。所以对配角的描写和刻画属于写作技巧范畴,这里不讨论。
结局是什么?
结局其实没发生什么变化,因为作者自己都没有找到答案!如来还是如来,佛还是佛,如来照常把每个佛的名字宣读了一边,地位不改,势力范围不改,只是加了四个人,没甚变化。
回看,如来在大会上说:
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