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有感

  曾经对俞敏洪,只是存在于中国合伙人电影里的猜测和想象。看了电影才知道俞敏洪和其他几个合伙人都是北大毕业的。我曾经参加过几次新东方英语学校的培训,那些愉快轻松的课堂,幽默温柔的老师,让我觉得那就是我人生的方向。看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更加立体的新东方公司,它曾是家族企业,它曾是包产到户,它后来是纽交所上市的大公司!俞敏洪在创业的过程中,向我们完美诠释了,用激情与知识创业,用情怀和智慧去引导,用正直与无私去面对。那些曾经让他崩溃的边缘,也就是危机也给了新东方无数个转机。从前,我只知道,好大学会让人有更多选择,有更轻松就能踏入的敲门砖。现在,我明白了,好大学给的是看事情的眼光和高度,俞敏洪总是在书里说,文科生让他们太情意化,理科生更有逻辑性和大局观,所以他不断向董事会输入理工科方向的人才。我想说,正是北大的人文情怀,铸就了这一批中国合伙人!他们独立,自由,质疑,包容,反思,傲骨。

      俞敏洪做新东方教育集团,最让我感动的三个瞬间。1. 从破教室的几十人到大礼堂的几百人。他因为私自办学,被北大记处分,最后他离职,专门做英语出国培训。他喜欢用演讲来吸引学生客户群体,他的激情和创意,幽默与风趣吸引着每一个学生。2. 他去美国把室友劝回,一起做中国合伙人。有人过的一般,有人风生水起,有人没有答应入伙。回来一起创业的徐小平,王强,最后都成为了新东方的合伙人之一,后来也是实现了财富自由。但最重要的,他们在不太可能的年代,完成了太多不可能的事。他们之间的友情,他们对于公司要发展,要清退俞敏洪家族亲人群体,那些争吵,那些喝啤酒通宵,那些不欢而散,那些聚拢又继续前行的真真实实的瞬间,都一遍一遍在感动着我,原来,做公司真的很现实生活化的,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多拍板决断,理智面对。他们也是如此的真实。俞敏洪为人非常大气,兼容并蓄,他对于朋友们提的建议都是认真倾听的,甚至一度出现,在公司里,大家嘴里骂着俞敏洪,手里做着事,待会俞敏洪他们做得新的决策,也要继续干,而且要干好。哈哈,多么好笑又真实。

3. 新东方要上市,这个过程,我看到俞敏洪的学习力,由于公司董事会认为俞敏洪不该继续担任CEO,所以他辞工两年,专门自学了工商管理,和各种上市有关的知识。甚至为了上市,在毕业了20多年之后,又开始练习口语,因为去美国上市,他会面临很多考验,他必须亲口把新东方的创业故事和发展前景说给那些人听。后来他找到了老虎基金,还有一个能够帮助他上市的CFO。再到去香港,去新加坡,去美国各大城市路演,争取股民。都是非常顺利的。我能感觉,一个人的前半生都带着理想和为人民好的信念在工作,那这一路,都会有无数贵人相助。

4. 当遇到浑水公司想要做空新东方,渔翁得利时,俞敏洪找到三个朋友,柳传志,马云,郭广昌。他们问,新东方有没有作假,说实话。俞敏洪坚定地回答,没有。三个朋友立马买入新东方3亿多美元的股票,稳定新东方的股价和市场。后来,俞敏洪也花1500万美元,去美国请了最厉害的调查公司,来查新东方的账,最后以证清白。也花了几万美金去打官司。但是在俞敏洪眼里,危机也是转机,在看到股票的变化后,他在公司高层发布了期权,稳定市场。3年后,新东方估值300亿,借钱给俞敏洪的三个朋友,还有盈利。哈哈。所谓高人,真的就是这样,不要害怕眼前的困难,因为这背后也许是个大礼包!就像俞敏洪在北大的前两年读书过于努力,结果,就得了肺结核,祝愿2个多月,他就看了300多本书,并且自学了一些课程,看看人家,再看看我们,自惭形秽啊!

  也许老俞也没想到,双减之后,新东方不再,但是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他开始全职公益项目,去为农民发声,让老师们用英语带货直播。多么了不起的转型!在知道不能继续办学后,把校舍的桌椅都无偿捐赠给乡村,多么伟大的牺牲!也许30年后,俞敏洪又也会写一本新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