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好习惯才能造就好未来!
一、学生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呈现出学习没有自觉性、书写潦草、知识面狭窄、写作水平低下等状态,究其根源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更有助于建立自信,挖掘潜力,开创未来。
那么,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老师又该怎样去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是的,一个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习惯包括规范书写习惯、课前预习习惯、巧记笔记习惯、复习巩固习惯、阅读积累习惯、写作拓展习惯等等。在这里,我们就规范书写习惯和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性来谈谈。
书写的重要性,我想不用我多说,老师们、家长们都知道它的必要,许多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就去各种培训班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的学生自然也让老师们、同学们刮目相看,而书写糟糕的学生也确实是“虐杀”老师们、家长们的眼睛。能写出一手好字,不仅考场得意,还能在社交生活和未来人生路上都有许多收获,所以规范学生书写,纠正字迹潦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训练学生上课专注度,培养学生筛选重要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上板书写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上板书写的训练,学生们在综合素质上有所提高,我们顺势规范早晚自习要求,小组合作要求,当堂练习要求,作业要求,笔记要求等等,从各方面去强化学生的书写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给你想要的效果!
对于语文课堂学习,很多来听过我的课的老师都觉得课堂上老师很轻松、学生很积极。“可为什么我们的课上得很辛苦,学生也不领情?”这是很多老师对我的诉苦。那么,在这里我能告诉大家的是今天我呈现出的课堂的轻松愉快是建立在初一对于学生辛苦的两个月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基础上的。这里面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语文课堂上课流程的培训、语文信息化课堂流程培训、小老师组织课堂流程培训、小老师备课流程的培训等等,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训。
只有学生在课前真正做到对将学内容的充分预习准备,才能使各种培训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一切提高课堂效率都是空谈!做好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学习差距,针对学习;有利于老师掌握班级学情,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生能真正从以上几个方面全面预习语文,那么课堂上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就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课堂效率又何愁不高呢?
常常有老师与我交流问到“我们没有四面都是黑板的教室,怎么办?”“我们的学生是走读,预习完成不了任务,怎么办?”“我们教的是小学生又怎么办?”其实,只要你真的想去做好一件事,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就看老师的行动力和反思效率如何?没有黑板,我们在练习本上做;学生走读,我们把任务分时间和版块来布置;小学学生,我们就把预习培养重点放在培养习惯而不是一味注重能力等等。
在培养学生好习惯,造就学生好未来的道路上,作为教师的我们还任重而道远,在帮助学生进步成长的路上我们同样离不开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所以走出思想的束缚,养成自己的教学好习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促进我们自身不落于学生之后,书写我们教学人生的新篇章!
二、老师成长需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1、改变备课的方法,养成亲近学生的习惯。
传统的教师备课就是一个教研组的老师聚集在一起,把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研讨一番,确定好中心之后,各个老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调整内容。这样的备课重难点明确,但它真的适合我们的学生吗?每个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吗?所以,备课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把不同层次的代表聚集在一起,根据他们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来制定适合他们的真正行之有效的备课内容。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备课让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亲近他们,让他们决定自己的课怎么学,怎么上,久而久之,他们乐学,我们上课的目标也更加明确,课堂就会更加活跃轻松!
2、改变上课的态度,养成相信学生的习惯。
在我的课堂上现在多呈现两种教学模式,一是小组合作下的信息化教学,一是小老师组织下的小组合作信息化教学。对,前者为我组织课堂,这样的课堂内容往往是各个单元重点篇目,通过和学生备课之后,按我们新授课的上课流程,加之学生的充分预习,轻轻松松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后者为我培养的小老师来组织课堂,这样的课堂内容往往是各个单元自读篇目,通过备课、讨论、预习等,小老师们学着我的样子也能有模有样的上好每一节课。在我出差、学习、开会等各种情况下他们都能自主的把课文上好,只待我的检测。不错,他们已经成为我的得力助手,而且不止一个!有老师可能会问“你就这样肯定他们能上得和老师一样好,不是敷衍了事?”“你回来后的教学就不需要‘回锅’,孩子们真有那个能力?”改变自己的态度吧,相信学生,课堂上养成“闭嘴”和“放手”的习惯。我们适当的“闭嘴”“放手”,学生们会更好的学会用小组合作的力量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去做好课堂交流,从而解决问题。有时他们甚至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他们的问题解决会在自己的语言系统里通俗易懂,他们的课前准备会非常齐备:图片、音频、视频、表演等等让你印象深刻。所以,老师养成相信学生的习惯更有利于学生们的发展。
3、改变课后的懒散,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对学生来说,一节课结束了并不是真的结束,因为还需要巩固复习;对老师来说,一节课的结束同样并不是真的结束,因为还需要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每节课后老师应养成反思的习惯,根据学生学情做出本节教学内容的巩固或是拓展安排,并提炼自己的教学技巧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我们语文教学中必须对“表达方式”这个知识点进行领悟,可有很多学生连“表达方式”有几种都分不清,更不要谈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这些概念的区分了,所以我们对“表达方式”的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进行了提炼总结,只要问到“表达方式”有哪些?孩子们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三言两手”,然后准确无误背出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提炼取其首字偏旁)。同样,对于病句类型和修辞手法等教学内容,我都有过自己的总结,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认为只要能帮助学生轻松记住知识点,利于他们取得进步的方法都是好方法!所以,老师在每节课后应及时反思,拿出新办法,新技巧,巩固自己的教学效果,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个爱思考、勤实践、学生喜欢的老师!
学生学习需要好习惯,老师教学也需要好习惯。好习惯,新高度;好习惯,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