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航: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定让自己慢下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位家长在学习了六个高效教育工具以后,满怀信心回去就开始大刀阔斧干起来,两周左右又回来找到我说:“这方个高效教育工具刚开始一个一个单独用时,效果还非常好,可组合起来用的时候,不但没有你所说的有更加明显的效果,相反孩子越来越不听,现在是什么都不配合了,孩子明显又在躲着我了。”

和家长更进一步的交流才发现,这个家长回去以后就给孩子制定了一大堆的规矩,打印在a4纸上的内容就达8页之多。

我就问了家长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每天都有多达十多二十项的工作要做,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你会一件一件的把这些工作都做得很好吗?

家长想了想说道:“我可能会做好几项工作?”

我很佩服这位家长面对压力的能力。要是我,肯定每天什么效率都没有,而且还会在每天的压力、挫败感当中度日如年,收获的也一定只是失败、自卑。

哪怕是一个成年人,如果他每天面对太多事物的时候,几乎都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压力、焦虑感,从而开始无所适从,做事效率也会大大降低,甚至毫无效率。

就像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在一两个小时之内把整个一册数学课本的内容全部讲完,有一部分学生也能全部听懂、理解,但在课后做作业的时候,可能全部的学生都会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更何况习惯的养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一个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出舒适区后,我们都会有一种不适感,这种不适感会消耗我们更多能量,更会让我们产生退缩、逃避的行为。

这时就只有在更明确、强烈的目标驱动下,更高的自律性和更多的激励基础上,我们才能战胜自己退缩、逃避的心理。

要想效率更高,结果更好,所面对的事就一定不能超过我们心理承受范围。

欲速则不达,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家、企业家、发明家富兰克林在培养自己美德的时候,每周只关注自己一个美德的培养,从而让自己成为了他们那个时代最牛人之一。

这就是为什我们要要求家长用每天半小时,共计一个月时间,来掌握六个高效教育工具的原因?

家长在培养孩子习惯的时候,肯定是希望孩子能尽快养成更多优良的习惯,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欲速则不达,甚至家长可能因此而放弃六个高效教育工具的运用,不知不觉就放弃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有意识培养。

根据我们的经验,每一周推出一两个新规矩,孩子做起来没有压力,基本上孩子们都会乐于执行,这些规矩也容易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让有些心急的家长感觉有点慢,但从我们长期的实践来看,这种做法能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孩子在一个学期左右,不管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都会有超出我们想象的巨大变化。

如果我们心太急,孩子的一切不但不会改变,反而问题会越来越多。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有这样一个规律——快即慢,慢才是真正的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