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铨,字心余,又字苕生、清容,号藏园,铅山(今江西)人。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曾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创作有杂剧、传奇十六种。晚年作诗能直抒所见,不依傍古人。其诗和袁枚、赵翼齐名,称“江右三大家”。有《忠雅堂全集》等传世。
南池杜少陵祠堂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沉沦稷契身。
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
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
一饭何曾忘君父,可怜儒士作忠臣。
【注】 南池:在今四川省阆中县南。杜少陵:即杜甫。杜甫曾居住在长安城南杜陵附近的少陵,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生前曾经到过南池,有南池诗;薄宦:不得意的小官。沉沦:消沉,沦落。稷契身: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窃比稷与契”之句。稷和契都是古代的贤臣。稷,后稷,相传为尧舜时的农官,周族的始祖。契,相传为商的始祖。舜时曾任司徒,掌管教化。这句意思说:虽然一生官职卑微,沉沦不得志,但心中却以稷、契自许,有着不平凡的政治抱负。
社稷:古代帝王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后常用以代指国家。这句说在乱离境遇中,对国家的生死存亡独自产生无穷的忧虑。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生活颠沛流离,其时写下许多著名篇章,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情。这句意思说:但以诗歌抒发胸中的悲愤,以至衰老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
诸侯:指严武。严武曾任剑南节度使,统治一方,故称。杜甫和他为世旧之交,在成都时曾投奔严武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诸侯宾客,指严武的幕僚。杜甫在严武幕下,生活很不得意,只担任几个月的参谋,便辞职了。
信史文章:指杜甫的诗歌创作。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人们称它为“诗史”。信史,真实可信的历史。
一饭:一餐饭。这句说每一顿饭都不曾忘却君王的恩泽。儒士:崇信儒家学说的人,后亦泛指读书人。这里指杜甫。
这首诗是作者拜谒南池杜甫祠堂时所作。诗中将杜甫忧君爱国的心事如实写出,寥寥几句,对杜甫的一生做了概括的叙述,当然,所谓“儒士忠臣”,从今天的观点看来未免迂阔,但却反映了作者对杜甫的衷心敬佩。
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岁暮:年底。无尽:没有穷尽。及辰:正是时候。低回:徘徊。愧:惭愧。
风尘比喻旅途劳累。这两句意思说:惭愧自己做儿子的没能尽到奉养父母的责任,因而回答母亲的问话时,不敢当面诉说旅途的辛苦。
这首诗,写作者在岁末回到家里时的情况。诗中表现出家庭之间慈爱和顺的气氛,如聆其声,如见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