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与义
【原文】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
1.临江仙,词牌名。洛中,指洛阳。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诗人。
2.午桥:在洛阳城南十里。在古代后天八卦方位对应中,午对应南方。唐宪宗朝,宰相裴度以本官判东都尚书省事,充东都留守。于今洛阳市南之午桥置别墅,即午桥庄,庄中建台馆,名绿野堂。庄园会萃花木台榭之胜,裴氏常于此接待诗人名士。此庄于北宋初为左仆射张齐贤所得。宋词中常用午桥或绿野泛指贵族园林,借以表现雅游、闲适情趣。
3.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4.豪英: 出色的人物。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5.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6.疏影:稀疏的影子。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7.二十余年: 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堪惊:总是心战胆跳。这两句说,二十多年好像一场恶梦,我亲身经历了亡国的变乱,自己虽然还活着,回想起来总是胆战心惊。
8.渔唱起三更:渔歌在夜半响起。
【译文】
我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的情形,在座的都是当时的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着河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饮天明。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恶梦一样,现在我虽身在,回首往昔物是人非令人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我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感悟】
读到这一首词,让人联想到另一首《临江仙》,作者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平时,我们阅读书中历史容易超然物外,但是我们阅读亲身亲历的历史就不容易超脱了。繁华如梦的北宋王朝因为战败,无数城池被占领被掠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数的无辜百姓死于战火,所以作者才说“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二十的时间也忘记不了历史的耻辱,如今幸存的我只能通过回忆梦回昔日繁华了。对于无数的有志之士而言,终身难忘,但对于当时统治阶级而言,还醉生梦死。对于没有经历过当时灾难的普通人而言那就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是“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由此作者的感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