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和一个朋友在微信上聊天,她托我问问身边出国读研的人,去的哪些国家,花费大概是多少。我问她做什么,她说:“突然有了读研的念头,国内读三年,国外只读一年。如果费用差不多的话,还不如出国去。”我知道她读书的时候英语就一直不好,提醒她出国留学要先过语言关,她回复我说:“我觉得别人能做到,我也能。”
看到这句话我内心里万分感慨,她大概是我身边活的最励志的一个姑娘了:专科院校毕业,父母离婚,她和母亲相依为命,经济也不宽裕。可她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文凭不好,她就参加自考,成功专升本毕业;工作碰壁,她就花费整整一年时间备考,成功通过高淘汰率的社区考试,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很快发现社区工作发展空间太小,就又跑去和最讨厌的数学死磕,学代码和编程。现在她成为了一名测试员,在上海找到了相对满意的工作,工资翻了五倍。
出国留学这种事,放在三年前她想都不敢想,可如今却说的很有底气。我看着她一路走来,心里非常清楚:都说一个人的样子,是由三年前的自己决定的。那她现在就活该这么自信潇洒!
02
我忍不住说:“你妈妈看到你现在的样子,一定很为你自豪吧!”没想到煽情不过两秒,她就发来了自己和妈妈的聊天截图。本来是让她打听一下亲戚家孩子出国留学的花费,结果阿姨借势说起亲戚孩子结婚,大段大段的话里只有一个关注点:你都三十了还单身,准备啥时候结婚?
朋友说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感觉特别糟:明明你踌躇满志,想和妈聊聊人生规划,结果刚开头妈就说先停一下,你人生咋规划我都不管,把结婚给我规进去先。满肚子的豪言壮语都被一句话顶了回去,后面还怎么聊天?
我的梦想是星辰大海,我妈的梦想是让我结婚。
03
我其实特别能理解她的感受。因为我妈也有这项特殊本领,无论话题是什么开端,她总有本事把落脚点放到“找对象”三个字上。
我要出差,一走就是几个月——“太好了,回来时候最好给我带个男朋友。”
不用打卡上班,天天在家写字——“你出去学个啥吧,每天都不接触人,怎么找对象?”
买了新衣服——“男朋友都没有,买了穿给谁看?”
独自买票看了场电影——“赶紧找个人约会去吧,也不用一个人看电影这么凄惨了。”
亲戚介绍个男孩子,话不投机把天聊死了——“你就是怪脾气,人家问你吃什么干什么都是关心,有什么好烦的?”
我出差也好,在家写字也好,都是为了把工作效率最大化,买衣服、看电影更是为了自己开心。但是在我妈眼里,我的工作如何,月薪多少,出不出门,统统变成了以是否能找到对象为目的开展的活动,如果不能收获她未来的女婿,那就是没用。至于女儿自身开不开心,压力大不大,梦想是什么,她从来不关心。
我真的想说,人生是个大课题,有理想,有成长,婚姻只是其中一项。其实道理都懂,可还是有很多妈妈愿意把它设置成女儿的唯一目标。
04
我从身边一些朋友那里了解到,其实现在很多妈妈催婚并不是攀比心理作祟,而是想着让孩子能尽早找到一个好归宿,多个人嘘寒问暖,省些辛苦。这个初衷当然是好的,我们身为孩子也都能明白,可对立依然存在,答案依然无解。
也许是如今时代变了,关于成功女性的定义也变了。“嫁得好”早已不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说法,太多太多的新闻和事例让我们意识到: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没有什么永恒的誓言。把人生交付给另一半,远远不如握在自己手上更有底气。我们现在那么努力去变优秀,就是为了不再凭借婚姻来获得安全感。
所以妈妈,请放心,您的女儿很好。而在她姻缘还没到来的时候,不妨先换换视角,看看她征服的那片星辰大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