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热播之后,关于爸爸和孩子的关系,以及男人回家的话题是越炒越热。
仔细推敲,各种相关话题似乎都包含这样的命题:男人应该分出更多的时间给家庭。对此,大家更为一致的看法是,期待男人回家的是女人,而且比起孩子,女人更渴望男人回家。与女人的期待相对应的现实是,大部分男人都更愿意把精力挥霍在家庭以外的地方。
有矛盾的地方就有思考,于是有人开始探索,男人不愿意回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更多的人,这里也包含女人,倾向于把矛头指向女人。好像是家庭当中的女人,调节着男人回家的愿望。当这个观点经过不断震荡,逐渐深入人心之时,全社会都开始相信,男人不愿意回家,是因为女人质量不佳。
女人自己也开始承认,她们不但没有成功的把男人留在身边,相反还使得更多的男人害怕回家。但是她们也坦言,如愿以偿地得到丈夫对于家庭的全情付出,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减少离婚风险,消除矛盾,更多的妻子采取的妥协措施是,更大程度的尊重丈夫的意愿,最终放弃让丈夫参与家务活动的要求。
除了以上大家普遍的共识之外,我还希望从男人在家庭和社会两个环境之中的地位,说说男人不回家这件事。
接下来,我需要通过三个问题来阐述我的观点。
1、谁需要男人回家?
2、男人更乐于混社会?
3、男人都有对理想家庭的期待。
1、谁需要男人回家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听到很多妻子抱怨自己的男人在家的时间很少,我从中感受到的无奈是:男人贡献给家庭的,不但时间少,而且质量差。在有限的时间里,夫妻因为无法通畅完整的交流,以及因为家务琐事引发的冲突和矛盾,令两个人都倍感辛苦,实实在在糟蹋了本来就不多的二人时光。结果往往是,太多的不良互动让夫妻间的亲密和温存变得遥不可及。人的心理趋势是,越是难以沟通,越是感到时间不够。
毫无疑问,女人需要男人,而且每一个女人都希望拥有一个成熟的男人。一个成熟的男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良好的社会功能为家庭提供安全感(是不是也有女人完全不需要男人提供经济安全感呢?);永远身强力壮还是调情的高手;第三点就是绝对的情感专一,持久的家庭责任感。
很显然,男人是完全明白女人的这三个期待的,这也成了男人压力的重要来源。传统社会当中,男人应对这种女性的这部分潜在期待时,采用的策略是通过伦理和文化训诫来压制女性对男人的要求,并且给每一个男人三妻四妾的法定机会,保证男人能够实现对于女性的控制,而不是被女性的期待所淹没。
在古今婚姻制度差异方面,我有一个比喻,一夫一妻制,就是情感关系的绝对垄断,就像是市场上某类产品只有一家,你只要需要你就得买他们家的,没得选择,你的需要往往也就变成了你的压力;古代一夫多妻制,则像是让一个男人拥有多个女性,让妻子与小妾们形成多样化可替代性存在,男人可以自由的选择某一段时间跟谁亲密,与谁互动。这样就把男性从亲密唯一性的压力当中解放出来。
所以,现如今的男人比传统社会的男人多出两重压力:一是被女性期待和要求的压力;二是被垄断型产品制约的压力。这两重压力导致男人再回家的途中犹豫徘徊,产生既渴望又恐惧的心理感受。
而孩子也会渴望经常看到爸爸,希望通过父亲的陪伴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毫无疑问,这个需要跟夫妻的需要一样都是相互的,父亲也会渴望经常看到孩子,照顾孩子的成长。按理说,因为想念孩子而快速回家,或者尽可能把更多时间留给家庭是正常男人的心理需要。但是,从孕育到早期养育的模式来看,母亲往往是对孩子更为优先和重要的那个人,所以,母亲更倾向于和孩子保持一体化的关系,而父亲就像是同时面对母亲和孩子两个人或者多个人(多子女家庭),这对父亲来说又是不小的压力。因为父亲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首先要过妈妈这一关,很多母亲在潜意识里保持着对父亲教育孩子的不信任和潜在敌意,就好象父亲要剥夺自己的生产成果一样。女人内心里这种既希望父亲参与,又担心父亲不称职造成的排斥,经常会演变为夫妻间新的矛盾和冲突源,为此,很多父亲只能放弃很多与孩子的亲密时间,这样一来,父亲在家庭中本来应该有的功能、角色都被取缔和削弱了,于是,父亲只能把这部分精力从家庭内部转向别处。
其实,除了上面所谈到的,女人和孩子对于男人的需要,社会发展也需要男性把自己的社会经验带回家庭,让女人尤其是孩子获得更多社会知识,为未来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但是在男人回家这件事上,还真应了那句经典的流行语: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男人想要真正的参与到家庭生活当中发挥自己的功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中国。
2、男人更乐于混社会?
男人更乐于混社会?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误解呢,搞清楚这个问题似乎才能从根本上理解男人和家庭的关系。
我知道有很多女人坚信,男人更愿意在外面玩。包括工作,对于男人来说都是更加擅长和顺手的事情,就跟玩一样轻松。
但是我也同样听到不少男人说,女人在家做的那点事,我不想做,我要是愿意的话,绝对轻松搞定,哪里有那么夸张?
所以,男女之间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总觉得对方的位置更加优越一些,也因此生出一种挥之不去的羡慕或者嫉恨,这与长久以来社会分工和角色的差异的僵化有关。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方式化解这种局面。甚至可以说,男女之间想要达到更深的理解,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感受将会是永久的难题。
有一个事实不得不说,遇到压力和困难时,相比女性喜欢诉说、抱怨的表达方式,似乎男性更容易向人们展示自己轻松的一面,即便是不开心或者感到痛苦,男性也习惯隐藏起感受或者选择沉默以对。情绪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是导致很多男女双方冲突的原因之一。也许他们都希望帮助对方更轻松,但是因为难以更深的尊重对方的表达方式,也会事与愿违,一番好意引来雪上加霜的坏结局。
从常态来看,男性面对生活似乎更加轻松一些,那是因为面对现实,包括各种困难,男性更愿意表现出自己的控制感,或者会想办法让事情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中。失控对于很多男性来说是可怕的事情。所以,即便是男性遭遇到了严重的失控,他们也会羞于表现出来,但是这个时候男性是非常脆弱和无助的,尤其需要女性能够理解和支持。如果女性表现得非常不解,并且再三询问细节,往往会深深的伤害并且有可能激怒男人。
所以,认为男性待在外面是属于享受,其实是一种误解。毕竟,男性在社会竞争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还要去适应各种游戏规则,最终还要因为肩负家庭责任而努力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他们必须让自己看上去更加强大。哪个男人也不愿轻易承认自己的脆弱,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受伤,不会无助。在女人和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也许男人正在默默哭泣,需要被爱,又羞于索取爱,其实是男人普遍的心理特征。
也许女人这时候会站出来说,谁要你一个人负责呢,我可以和你一起奋斗啊,我们一起分担啊。男人不是听不见女人的心声,他们同样会为此感动,但是男人内心承受的这些压力并不是某一个女人带来的,也不是自己的婚姻本身造成的,而是整个社会从文化的层面上对男性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期待,这个无形的要求才是压在男性心里的重担。而这一点,女性也许并不能深刻的体会。
而女性越是看不到男性的群体性压力,男性在情感和精神上所承受的压力就会越大。尤其是女性还会在男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时,强调自己更辛苦时,无异于对男性的致命一击。
男性很脆弱?是的,压力越大,负担越重,内心越是脆弱。可以说,不被理解是导致男性拒绝回家的核心原因。
套用一句俗话:女人各有各的烦恼,男人确是一致性的有苦难言。所以,很多男性愿意在外面结群而玩,因为他们都有相似的不言而喻的压力和痛苦,所以他们谁也不用多说,彼此懂得,那时兄弟远胜夫妻,喝酒消解所有的烦恼。倘若真的还能遇到某些比妻子更能理解自己的红颜,那么精神和身体跑偏就在情理之中了。
(未完待续,下期更新下篇。)
作者:张晋岗(钢子老师)
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
钢子老师工作室主任咨询师
2017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