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葡萄园是一个新的栽培模式,多种栽培和集约农业也是欧洲各国葡萄园一直推崇的新模式。它是多功能的:它们提供木材和农产品,同时保护了土壤,水,野生动物,使葡萄园景观多样化。它们已经和葡萄藤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态,是可持续农业理想和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这涉及到葡萄园物种的多样性,我将从多个方面依次分章节介绍葡萄园大舞台上除葡萄藤这个主角外,那些默默无闻的配角们,树木、灌木丛、草本植物.......
在葡萄园中,生物多样性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对于维持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关键功能,结构和过程是必要的。但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例如,居民(生态系统)的改变/破坏,污染,气候变化和物种入侵。因此,我们有必要尊重和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这要求人们使用自然调节机制和资源来取代任何对环境有害的手段,以确保长期生产高质量葡萄的可持续生产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留物水平,保护生产者的健康,维护葡萄园生态系统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使用自然调节机制来维持和改善土壤质量,并尽量减少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
生态系统越多样化,它的抵抗力或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葡萄园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对作物产生积极影响,为了确保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葡萄栽培环境,必须保护栖息地和物种。平衡葡萄栽培环境以及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长期改善葡萄和葡萄酒的生产。纵观法国和中国的葡萄它们虽然同样拥有好的天然气候条件,可是相比之下,法国葡萄园的建设和栽培理念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虚心学习借鉴,目前中国的一些葡萄栽培师及专家都太注重侧重病虫害的防治和育种,葡萄园的土壤改良,过多的人工干预,造成葡萄园物种单一,生态抵抗力差,对整个葡萄园没有一个全面长期的建设发展,缺少生态方面的知识积累。我觉得好的葡萄就应该是在人工少干预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发生。把葡萄交给大自然,如何把大自然打造成一个好管家,才是栽培师应该做的。所以,为中国葡萄栽培领域引入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迫在眉睫,在推崇中国葡萄酒走向国际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葡萄园的发展建设,这是根本,一个可以长期改善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新思路。
《壹》
我们在参观葡萄园时会发现在葡萄园周围种植着各类品种的树,除了充当防风林外,她还有哪些功能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植树可以减少植物检疫产品需求,固碳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和储存水,防止水土流失......农林业实践给葡萄园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这也滋生了一系列疑问,会有一些人担心这些树木是否会影响到葡萄的正常生长吗?接下来,我将从阳光、水分和营养三个方面来阐述它们之间的“竞争”秘密。
阳光:根据INRA组织长达13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树木种植密度为15米的情况下,即便树林行列与葡萄行列间距为3.75米也不会影响到葡萄枝蔓和果实的生长,浆果的质量差别主要还是来源于葡萄地土壤的变异性。此外,即便是树荫下的葡萄,葡萄藤也几乎不受其影响。
水分:INRA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浅层砾石土壤(小于30厘米)中,葡萄园中不同物种的树(松树,花楸树),也不会和葡萄树存在水竞争。
营养:在采摘季葡萄汁中氮含量的测量结果显示出差异,诚然影响很低,约在8%到20%之间,不过还是对葡萄的生长有消极的作用,但是这种消极的影响只发生在靠近树林的第一排葡萄中。
不可否认的是,树林带来积极作用还是更多的,下一步当然是要了解该如何种植树木,使其能够使其发挥最大的积极效果同时减少不良的影响。
在方向层面,要尽可能沿着南北轴种植树木。种植密度来说,树林线之间要保持在15米左右,同时葡萄要和树林线之间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应该选择固氮树种,同时能够为对葡萄树有益的昆虫提供住所的树种。
下一章节将会为读者们介绍葡萄园行间植草,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