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随笔(3)

明月清疯

告别了三叔和堂哥,我和老公开车去酒店,一路上我悄悄的流着泪,老公默不作声的踩着油门,刚才的一切令人感慨万千。虽说人各有命,各有因果,但我依然祈愿上天,让我的亲人、我的朋友、让天下所有苍生,都能有个幸福美满的生命之路,尽享健康,尽享天伦之乐。

酒店小睡了一会,大概三点钟左右,我们继续向东南方向飞驰,奔向这趟行程的第二个城市—丹东。

因为喜欢旅行,所以天南地北的也走了很多地方,收获了美景,收获了风土民情,也收获了内心的富足。但如果再赋予一种意义的话,那行走的脚步顿时有了浓浓的情怀感。之所以来丹东,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半个多世纪前,我的公公就是从这片土地上跨过了滚滚滔滔的鸭绿江,成就了一位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光荣的使命。公公在世时,曾无数次的给我们讲起那段经历,渐渐的,我们对远方的那片土地,和不算太遥远的那段历史有了极大的兴趣,也算是因缘使然吧,便有了这趟辽东湾之行。

到了丹东后,还是老规矩,入住汉庭,然后出去觅食,伴着夜晚的凉风和霓虹灯的闪烁,回到酒店,进入梦乡。哦对了,入住时正好有个旅行社的一日游,这也是我们出游时,经常采纳的旅游方式之一,省心、省力、性价比高、还能有专门的导游全程讲解……自然是好处多多,受益多多。

第二天早晨细雨蒙蒙,我们如约参团,一辆面包车载着我俩到了丹东火车站前的大广场,广场很大,中间位置有个高大的毛主席雕像,挥手直指正西方—北京首都的方向。还有个重要的地标——331国道的起点处。这是一条最著名的边境线,终点要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全场9333公里,跑完全程恐怕得半个多月吧,抖音上翻到过自驾者的身影,不服输者的挑战之旅,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去尝试一下,跑一趟这天涯之旅,一定很刺激。

一会的功夫,导游和跟行的大轿子车都到了,于是,丹东一日游正是开启了行程。

丹东是个地级市,比起不远处的大连,城市多少有点凌乱的感觉,但也有非常光鲜的地区,就是鸭绿江沿岸,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鳞栉次比,道路以及延江边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透着大都市的繁华和经济的高度发达,尤其跟对岸的朝鲜比,简直就是鲜明的对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岸的朝鲜,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导游跟我们讲了很多朝鲜的故事:虽然他们的经济发展很慢,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但人家的幸福指数很高,教育、医疗、住房等等都由国家负责,所以几乎没什么后顾之忧。而且他们的生产都比较原生态,没有什么农药,因此饮食都很绿色,很少有啥现代病。据导游说,有一次她问朝鲜的导游,你们那里有没有癌症?朝鲜导游一头雾水:癌症?我们没吃过……听着是一个笑话,但静心想想,也确实令人深思……据说,朝鲜人认为,我们国家的疫情还没有结束,不安全,所以直到现在,国门紧锁。不接受旅行团的进入。

终于看到鸭绿江了,比我想象中的气势要强了百倍,江水磅礴,滚滚东流,直接冲入黄海的怀抱。我们和朝鲜果然仅仅是一江之隔,对面的行人都隐约可见。两个国都可以在江面上活动,只要不上对方国家的海岸,就不算越界。但有一样权利只属于朝鲜,那就是挖沙。我们到江边游览的时候,正好看到朝鲜的挖沙船在雾气蒙蒙的江面上作业,很原始的工具,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发出轰隆隆的声音,据说鸭绿江的沙子的含金量很大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我的认知里,当年所有志愿军都是从一座桥开进朝鲜的,可如今亲自来了一趟才知道,一共有五座桥,除了在吉林省有一座外,其它四座都在丹东。我们从小在教科书上看到的,是紧挨着丹东市区的“丹东鸭绿江大桥”,1937年日本人造的。市区外还有一座铁桥叫河口铁桥,当年彭德怀将军带着毛岸英就是从这座铁桥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另外,还有一座浮桥,如今只剩残迹了。还有一条在国门处,是当年火车运送物资用的铁桥,同样壮观。四座跨江大桥全都实地看了,走了,每一座桥都有一段英雄历史,一段段壮丽的故事,也不知道当年我公公是从哪一座桥,一身戎装,喊着“保家卫国”的口号,雄赳赳的跟着大部队跨过了鸭绿江。

公公在世时,无数次的说起过那段岁月,但老人家从来没有说过有五座桥的事,毕竟当年只有十五岁,很多事也想不了那么多,一门心思跟着部队走就是了。

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面对栏杆上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面对蓝天白云的辽阔、面对眼前所有祥和的一切……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我家老英雄的光辉形象……心里无数次的默默祈祷着:愿人间再无战争,愿世界早日和平!

不仅是我,在很多人固有的想法里,丹东这座边境城市的著称,都是因为抗美援朝那段光辉历史所成就的,其实不仅仅是。丹东在1965年之前叫安东,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一个“安东都护府”名字,那曾是唐朝时的一个建制,而且很多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比如近代的日俄战争等等。而且丹东还有很多的支柱产业,比如当年的梅花牌电视里、黄海大客车、丝绸、钟表……很多很多。

所以,一个地方,只有走进它,才能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才能体会它的丰富和精彩,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着我们的见识,所说的见多识广,大多都是这样得来的。

跳出狭小的固有空间,走出去多看看广大的世界,我们所有经历的一切,都将成全自我的格局和精神的高度,慢慢的,人也就越来越厚重,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成长的过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