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tat 详解

1、不加选项执行iostat

avg-cpu: 总体cpu使用情况统计信息,对于多核cpu,这里为所有cpu的平均值
Device: 各磁盘设备的IO统计信息
  对于cpu统计信息一行,我们主要看iowait的值,它指示cpu用于等待io请求完成的时间。Device中各列含意如下:
    Device: 以sdX形式显示的设备名称
    tps: 每秒进程下发的IO读、写请求数量
    Blk_read/s: 每秒读扇区数量(一扇区为512bytes,通过fdisk -l查看)
    Blk_wrtn/s: 每秒写扇区数量
    Blk_read: 取样时间间隔内读扇区总数量
    Blk_wrtn: 取样时间间隔内写扇区总数量
我们可以使用 -c 选项单独显示avg-cpu部分的结果,使用 -d 选项单独显示Device部分的信息。

2、指定采样时间间隔与采样次数

iostat -d 1 2 
以上命令输出Device的信息,采样时间为1秒,采样2次,若不指定采样次数,则iostat会一直输出采样信息,直到按”ctrl+c”退出命令。注意,第1次采样信息与单独执行iostat的效果一样,为从系统开机到当前执行时刻的统计信息。

3、以kB为单位显示读写信息(-k选项)

我们可以使用-k选项,指定iostat的部分输出结果以kB为单位,而不是以扇区数为单位:
  kB_read/s、kB_wrtn/s、kB_read和kB_wrtn的值均以kB为单位,相比以扇区数为单位,这里的值为原值的一半(1kB=512bytes*2)

4、更详细的io统计信息(-x选项)

    rrqm/s: 每秒对该设备的读请求被合并次数,文件系统会对读取同块(block)的请求进行合并
    wrqm/s: 每秒对该设备的写请求被合并次数
    r/s: 每秒完成的读次数
    w/s: 每秒完成的写次数
    rkB/s: 每秒读数据量(kB为单位)
    wkB/s: 每秒写数据量(kB为单位)
    avgrq-sz:平均每次IO操作的数据量(扇区数为单位)
    avgqu-sz: 平均等待处理的IO请求队列长度
    await: 平均每次IO请求等待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
    svctm: 平均每次IO请求的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
    %util: 采用周期内用于IO操作的时间比率,即IO队列非空的时间比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linux系统性能监视命令,经过百度谷歌,加上各渠道获得,查找到相关命令汇集,望能学有所收获 ...
    _王子_阅读 1,426评论 3 13
  • 在听“”王子“”分享的过程中刚好听到他曾做过性能方面的测试,事后向他请教,他把他在简书写的Linux服务器监控命...
    许小小晴阅读 745评论 0 0
  • linux资料总章2.1 1.0写的不好抱歉 但是2.0已经改了很多 但是错误还是无法避免 以后资料会慢慢更新 大...
    数据革命阅读 12,256评论 2 33
  • Spring Cloud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中一些常见模式的工具(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
    卡卡罗2017阅读 135,200评论 19 139
  • 前言 如果性能测试的目标服务器是linux系统,在如何使用linux自带的命令来实现性能测试过程的监控分析呢? 对...
    苦叶子阅读 2,104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