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书籍:《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

本书字数不多,3.5万字,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书中很多知识点,是初学者最容易忽视的。

这本书用简短的语言,介绍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可以纠正很多写作中的坏习惯。

对于初学者,可能会有点困难,没有很仔细的去搭建文章的各种框架,简单的说了写作的结构,和在小件上零碎的知识点。

很适合把每个章节的精髓,提炼成一句话,然后贴在自己可以看的到的地方,随时检查自己的写作中,有没有出现这样的错误。

01 结构

结构,指的是文章的组织框架以及表达观点的顺序。

如何塑造出一篇架构清晰、主次分明、前后连贯的文章呢?

首先,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

最重要

其次重要

不重要

最不重要

这种写作法也叫做“总—分”式。作者布兰登用“倒三角”比作“自上而下”的写作结构,倒三角形上面的宽基座就相当于文章开端给出的总结论,是核心观点,下面的部分是分析,用案例做支撑。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都被生活磨掉了耐心。如果你跟读者玩“躲猫猫”的游戏,迟迟不肯交代你的中心思想,读者可能就“溜之大吉”了。所以,不要跟读者玩“我有个秘密”的把戏。

其次,将写作主题分解为三部分论述。

文章的主题通常用一两句话简短概括,然后选取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三个关键点或概念构建文章,并把它们按同一主题串联起来。

例如,前段时间拆解的优秀范文《优秀的人,都在不断地给人生做“断舍离”》,作者就是围绕“人生法则断舍离”的主题,用“什么是断舍离——为什么要进行断舍离——如何做断舍离”的递进式结构,展开三方面论述的。

倘若所有分论点混在一起,就会造成观点糅杂,阅读和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很容易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就如同动物园里的所有动物都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混乱不堪,不仅对动物们来说不安全,而且对观光者来说看的不够真切。

这种主题“三部曲”的结构,与日本作家八幡纰芦史著作的《重要的事情说3点》中的“3点法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可以让你表达更加自信,使行文更加连贯,让文章的逻辑更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及时抓取重点而又不觉得无聊冗长。

最后,使用恰当的转折词。

转折词就像是语言的交通灯,作用是提示写作的方向。

在写作中经常用到的转折词有——

象征“绿灯”的连续词:此外、而且、换句话说

象征“绿闪灯”的举例词:例如、首先...其次...再次...

象征“黄闪灯”的对比词:然而、但是、反之

象征“红灯”的总结词:最后、总之、因此

转折词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们又像是强力胶,把前后内容“黏结”起来,使文章逻辑性增强,一气呵成。

02 风格

风格是写作的方式,是作者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写作特色和个性。它类似个人品牌具有其独特性,又如同画风般各具特色。不妨试着从以下几点打造独具魅力的风格。

首先,用准确的案例支撑论点。

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人们都爱听故事,当读完一篇文章后,能长时间记住的往往是其中的事例和细节。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者布兰登在每个观点后面都插入了多个案例,它们一方面有趣且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引发我的思考,增进我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力和信服力。

辩论人士有句格言:没有论证的陈述应当受到无理由的反驳。

因此,要让观点得到充分的论证,细节则使文章更可信、更难忘。例如,引用名人名言、亲身经历、实验数据等,都可以加强论证。

再次,保持文章简洁有力。

所以我们需要砍断长句,多使用短句。每句话不要超过15个字。

好的短句能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偶尔使用短句还可以给你的文章增添一份灵动。

并非所有句子都要短,长短句相结合,创造起伏变化的风格,也是写作艺术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

最后,选择恰当的语气。

在日常交流的时候,积极、个性化的语气会使说话者更平易近人,使听者感到更温暖;反之,正式的表达则会显得冷漠、严肃。

但文字不像说话,可以通过对方的语音语调判断对方的语气。那应该如何控制写作的语气,让文字也变的有“温度”呢?

有一个方法是,选择积极的、非正式表达,避开消极的、正式表达。

语气是态度,正式语气就像正装,使作者和读者保持距离。大多数写作更倾向非正式语气。

03 可读性

让文章有强烈的可读性。

首先,排版和设计要“留白”。

在中国山水画中经常可见大片的留白,留白是一种美学手法,也是一种设计理念。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将文档页边空白,用空白行将段落之间隔开,还可以插入图片。在文字周围“留白”,增加更多空间,会让读者赏心悦目,阅读起来会更加轻松。

其次,突出标题和关键词。

加粗标题或关键词,可以起到强调作用,从而使关键点在读者面前“跳出来”,便于读者抓取重点信息。

最后,回顾和修改文章。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写完一篇文章,还要经过不断的推敲打磨。

当你修改得已经不愿意再增添或删减任何东西,此时就是你文章的完成之时——你的文章已经“无可修改”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