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正在厨房里做饭,楼下便传来一阵窸窸窣窣推车的声音,然后便是一阵埋怨声:“说好的六点二十下楼的,现在你看看几点了?都六点二十二了,你才下来,都怨你……”
看到这里你一定认为这没有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妈妈早上的台词:“快点起床了!要迟到了,说好的六点半起床,这都七点了,你还在床上躺……”
“穿个衣服穿了半小时,就知道磨洋工!”
“不是说好了再玩十分钟吗?这都半小时了你还在玩!”
不过,这回你猜错了,这是我们楼上的一个初二的孩子在催促他的妈妈,这个男孩时间观念极强,说好的时间点差一分都不行,这不,他又在埋怨他的妈妈浪费了他两分钟。
这个孩子自小就是班里家长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学习好,写字漂亮,爱好读书,兴趣广泛……每年的期末考试,他都是稳居年级第一,而且高于第二名十多分。
这些能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人,首先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将一天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安排得满满当当,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都赋予其闪光的价值,“高考状元”并不是一个身份而已,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对时间的精准把控,严格要求,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的。
珍惜时间的孩子有多可怕?
第一:做事有条理性,安排合理。
珍惜时间的孩子每天要做什么事他都提前安排好,不浪费一分一秒。著名的美国篮球运动员科比,在被记者问到成功的秘籍是什么时,反问记者“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
第二:做事干脆利落,不拖拉。
人们问富兰克林:“你怎么能做那么多的事呢 ? ”“您看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他的作息时间表是什么样子呢 ?5 点起床,规划一天事务,并自问:“我这一天要做些什么事 ? ”上午 8 点至 11 点,下午 2 点至 5 点,工作;中午 12 点至 1 点,阅读,吃午饭;晚 6 点至 9 点,用晚饭、谈话、娱乐、考查一天的工作,并自问:“我今天做了什么事 ? ”
朋友劝富兰克林说:“天天如此,是不是过于……”“你热爱生命吗 ? ”富兰克林摆摆手,打断朋友的话,“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第三:现在就做,执行力强。
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 "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晚就死呢?"
第四:乐观积极。
消极情绪使人失去干劲,工作效率下降。对人怀有戒心、妒忌、明争暗斗、愤怒及其他消极情绪使我们难以做到最好。这就必须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积极心态。
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 物形象,巴尔扎克的许多作品成世界名著。巴尔扎克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怎么教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呢?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儿童出生后头几年的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
一、孩子小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比如可以和孩子比赛谁起床、穿衣服、收拾东西更快,谁做事情更有条理性,还可以设比赛计时间表,并依据比赛结果设置不同的奖惩制度,可以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的玩具,甚至是行使一天家长的权利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绝不能把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为奖励和惩罚。比如,不能因为孩子比赛成绩好就奖励孩子不练琴,或者因为孩子比赛成绩不好就延长练琴时间等。
叶欣说,不正确的奖惩方式只会让事物走向反方向
二、和孩子一起商量事情的轻重缓急是时间管理最关键的技巧。
我们家长在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时,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以为每件事都是一样的,只要孩子的时间排的满满的,他们就会很高兴。完全不知道怎样把孩子的任务排排队,确定主次。我们可以跟孩子商量:
(1)我需要做什么?明确那些非做不可,必须抓紧时间完成的事情。
(2)做完这件事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孩子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能给自己最高回报的事情上,即所谓"扬长避短"。
(3)什么能给我们最大的满足感?在这些事情中,优先安排能给孩子带来满足感和快乐的事情。 把重要事情摆在第一位。
三、家长时间观念要强,坚持守约,不随便改变计划。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们必须有很强的时间观念,率先垂范。做事有计划,不随便更改事先安排好的事情,随便打乱计划最不利于时间观念的培养。
四、充分利用零碎时间。
不浪费零碎时间,在孩子的书包里口袋里放上他喜欢看的书本或者要背诵的古诗古文,利用零碎时间来练习背诵,教孩子学会提前或者推后避开高峰时间,以防拥堵造成时间浪费。
五、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在处理重要作业耗费大量时间中感到疲倦时,可以改成处理其他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做做要保健操放松一下,背一首古诗或者英语课文缓解一下,既可节省时间,又能转换心情。
高尔基说:“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
让孩子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是孩子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