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18.2.1宁铭】突然想说说语文老师,话题源自一个群内的争论,该群都是国内一些知名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名师。他们说一线部分语文老师不懂逻辑,没有思想,这样的老师,怎么教学,可想而知。仔细想想,这话真是高大上,岂止懂逻辑,有思想?各位看官,我给今天的语文老师画一画像,切勿对号入座,不过文字游戏而已。
1、照本宣科型。上课手拿一本推销语文资料赠送的《课堂点睛》,一直能读到下课。倘若要有什么课堂“交流”或“教育”活动,那就是大声斥骂课堂捣蛋的或进入梦乡的学生。
2、逆来顺受型。不闻不问,按部就班,课是一节不落,作业也是及时批阅。课余聊天逗趣,话题不外乎家长万短,要是讨论什么语文知识变化、课改理论,他不争不辨,谁要是硬要他表态,他会红着脸说:“谁都说的对!”
3、自我高大型。小学初中化,初中大学化。就是课堂授课内容,完全不符合学段学生学习特点,重赏析,少活动。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云山雾海,不知所云。有老师美其名曰:教授型。原来,这老师是中文系毕业,所学不能变通,只能称其为“师有所承”者。
4、中毒培训型。该老师在校深谙关系学,经常外出培训,受益匪浅。常常一脸严肃认真的样子,不苟言笑。倘若与你心平气和地就某个问题讨论,必须是领导在场。
问:“语文到底怎么上啊?”
答:“符合新课改理念!”
问:“新课改理念是什么?”
答:“就是你要改变以前上课的样子。”
问:“以前上课的样子与新样子有什么区别?”
答:“你看看你现在的这个样子,像个语文老师吗?……”
我……
5、勤学好问,批注式型。该老师每上一篇课文,都参照教学参考,在课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即标准型答案。课题、环节、语句理解、段落大意、课后练习答案、赏析等等。课堂教学一点一滴都不放过,深怕漏掉了什么,总是一副认真的样子。
6、一切为了成绩型。该老师备课简单,上课更简单,轻松活泼,游刃有余。原来熟悉考纲,重在文言文、古诗词背诵、默写上;重在研究“这种类型题”考不考;重在课后习题答案的精准上;重在题海战术的运用上……散文基本不讲,说明文重在训练上,小说重在套路分析上,作文重在类型的抄写、积累上。有“几个杯”论文发表,题目简练、新颖——《注重三个模块,提高升学成绩》,一时全县哗然,时人纷纷效仿,喟叹不已。校长更是锦上添花,断语曰:“黑猫白猫,捉住成绩就是好猫!”好猫烟从此短缺,价格飞涨,非名师不能抽也。
7、理论型。该老师大多数是校级教研员或更高级别教研员。他们一般时间充裕,加之,近些年国家提倡“国之大计,教育为先”,动不动天南海北,学习、听课、参观,忙的不亦乐乎。于是也有“灯下漫笔”之类的佳作,通过认识的专家修改、推荐,慢慢积少成多,积多成书,成为当地专家,掌握名师评选,统考出题,话语权有份量,渐渐“统一”一校、一县语文教育理念。“罢黜百家,语出一家”,评课、评选更是一锤定音,但从来不上示范课、公开课。
8、专家型。学贯中西,示范引导,培养先进,呼吁改革。目前尚未发现,如有错漏,也是在民间“弹琴复长啸”,或“采菊东篱下”。如果发觉迟缓,估计大部分已走向“国学”,或诵读佛学了。
卧床短思,书写于手机,以俟观风者笑之。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