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项目需要,随总部领导一起去上海出差,连续和领导吃了好几顿饭,席间听领导之间聊起了家长里短,颇有收获。
总部领导一行三人,副总是副厅级干部,年纪大约50左右,孩子在国外上大学,是一位老北京,也是总部的老干部了,年轻时候就在总部工作,行事作风非常干练。
处长大约45岁左右,孩子读小学,处长夫人是北京一所非常著名的学校教师,孩子就读于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
席间聊到各自的职业发展经历,让我颇受启发,处长原本大学毕业时被分到了某个基层网点,并且不少下派锻炼,就是一直在网点工作的那种,恰逢90年代,行里干部缺人,从全国举行了一次重要的选拔考试,其中有13个人被选拔了上了,从此之后他们的命运之路与当时的同事产生了千差万别,无路是职位的发展,还是依靠北京房价的资产增值,以及对于下一代的命运改进,都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因为有机会选拔去了总行,如今这位处长应该也就是在某个网点做了行长,或者是去某个高一级别的支行做了行长,级别远没有现在高,眼界也不会有现在的开阔。现在站在总行的角度,考虑问题都是全局性的,而身处网点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上级部门的kpi考核。
除此之外,个人的房产和孩子教育也是千差万别,处长的小孩如今就读于北京最好的小学,足球兴趣班的老师是北京国安球队的退役队员,学校经常和外交部等国家部委举办活动,孩子能够从小接触最好的老师,看到最高级的部门,这些是一个地方学校无法给予的资源,哪怕你再有钱,你也做不到。
所以我越来越相信,人的一生充满了偶然和运气,想想当年从全国几万人中间选拔了13人,这十三个个人是实力最好的吗,我倒觉得应该是运气最好的,如今他们都是处级干部,有的甚至成了副总级别,小孩都是就读于北京的中小学,房子至少有一套自住,并且还贷压力很小,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源于那次全国选拔。
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曾经想不通为什么我们那一届硕士最优秀的同学去了中央办公厅,而放弃了互联网的高薪职业,后来想明白了,他走了这一步,只要按部就班的工作,至少能够走到副厅级,表现优秀一点,很有可能成为地方大员,而如果选择从企业奋斗,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他想要的境界。
所谓高处不胜寒,也许是那些身处高处的人编造出来的谎言,否则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奋不顾身的往上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