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为了一份工作要竞争,过好生活也要竞争,商业时刻都在竞争,这些“争”无时无刻不占据着我们的身心,使人喘不过气来,为了一份安稳合适的工作,为了生活不比别人过得差,为了生意利润的维持和发展,人们绞尽了脑汁,用尽了心思,总之就一个字“累”。夜深人静之时,放下一切包袱,静心自问,人为什么活得如此之累,也许经千思万虑之后,就会找到一个很能安慰自己的答案,那就是人活着都累,不只是我一个。
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商业环境,社会环境取决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走向,从而文化也就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累积和形成,不得不从诸子百家儒家和道家文化说起,儒家文化最终的核心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修身、齐家仍是现代人必修课程,治国平天下理想太宏大了姑且不说,道家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学范畴,讲究的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说到中国文化,自然会比较外帮文化,自民国以来西方文化一直不断的深入并影响着国人的生活和工作,对于西方文化我浅显的认为就一个字“争”,竞争、斗争、战争,我们从电视新闻里每天看到的不就是一个“争”字吗?所以西方文化就是:以争为本、弱肉强食、森林法则。西方很少有人能真正领悟中国文化,了解者无不对中华民族心怀尊重,中华文化的精髓老外翻译不了,比如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中华民族曾经饱经沧桑,但今天人人怀着中国梦尽可扬眉吐气,这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自古文明当中,唯一没有中断和消亡的古老文明,这当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秘密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为人之道,是为政之道,曾经每次灾难临危之时,总能起到缓冲作用和免对抗作用,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智慧,为了自己充实强大而赢得了宝贵时间。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中庸之道是做人做事的成功之道,是健康生活,效率工作的指导法则,《中庸》的“中”就是中正、平和、正义。“庸”就是不变,持之以恒。孔子有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可见孔子也认为中庸是完美的道德标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它。所以中庸之道就是坚持真理、正义、道德,并持之以恒、不偏不离的成功之道。
中庸开篇总述:“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教之道也。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焉”。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就是人的“性”,尊顺自然的本性来为人处事就是“道”,按照“道”的原则来修身养性就是“教”。“道”片刻不可离,能离开就不是“道”了。因此注重品德的人即使在没人看见和没人听到的地方,依然遵守道德,反而更加自觉,喜怒哀乐未形于色就是“中”;表露有节就是“和”。“中”是人的本性;“和”是做人的原则。达到“中和”境界,天地万物自然繁荣和谐。
所以中庸之道就是遵循人与自然的本性不受外界极端化的诱惑和扰乱,为人、为政依据原则,讲究正义,不偏不离,追求合适与恰当,放弃狭窄与僵硬,寻求宽容与弹性,提倡整合与统一,即能明白是非又能圆滑处理,即能尊重结果也遵从过程,着重的是:正义、真诚、宽容、随机转化、从容淡定、互谅互敬,反对一切虚假、极端、独裁和霸道。所以中庸之道是为人处世的法则,事业成功的宝典。
世人之所以累都是为名为利,人之所以累一半源于贪欲无足,一半源于虚荣攀比,这都是无知,所以“累”就是给无知的一种惩罚,中庸之道是遵从自然规律,尊重人的本性,注重中正合适,过于追求物欲、贪图名利、争强好胜、奢侈浪费、傲慢缺德这些都是一种极端,同时过于懒惰、安逸、卑屈、怯懦也是一种极端,所以中庸之道是处世哲学,没有标准,量力而行,凭心而为,适中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