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
1990年4月12日—1991年11月7日
享年562天。
这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如果她的爸爸不是个作家,她的名字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正如有很多像她这样悄然逝去的生命无人知道一样。
周国平为这本书写序的时候正值SARA,空荡荡的大街,每天关注持续上升的数字,无数的生命在数字不断的升长而消逝。政治体系、医疗卫生、生态伦理、信息公开等问题和现在如出一辙。
面对生命的消逝有人悲观、有人乐观、有人麻木。如果这样的悲剧如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能感同身受生命和死亡的意义。
即便目睹死亡在自己面前,也会有很多人觉得这和自己无关。鲁迅说人类的悲欢是不相通的,正如书中妞妞的爸爸周国平和妈妈雨儿,在妞妞离世以后还是选择了分开。
雨儿说他们之间最大的分歧就是对死亡的态度,一个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一个是赖死不如好活。
雨儿说:“那会儿你躲起来写作,我真的觉得很孤单,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我写妞妞不也是为了你?”“不,我嫉妒你,因为我不写。我觉得我一无所有。”
既然妞妞的死是不可避免的,对待死亡的态度则决定了活着的人怎么活,以什么样的姿态去活,就变得尤为重要。
<1>
一连串偶然下出生的妞妞
每个人的诞生都是偶然的。从生理的角度上讲,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这个是每个人都无法决定的。
或许是父母一次激情之爱后就有了一个小胚芽生成,慢慢的长成一个小生命,出生然后父母给你起名字,完整的“我”才诞生。
也有一些生命是被迫降生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出生也是偶然,是命运所主宰的,无法改变,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或许出生在富裕的家庭,或许出生在贫困家庭,大多都是普通家庭,这些全在父母的一念之间。妞妞的出生也是这样,在一次父母吵架后的激情之爱后便有了妞妞,但不同的她出生时就携带癌症病毒。
如果说妞妞的出生是一个偶然,那她离去有太多的偶然条件,才造成她必然的死亡。
雨儿在怀孕5个月时,表妹在她家里小住,那时她已经感冒了,这次偶然让雨儿也被传染而发高烧;
医师的冷漠和傲慢的态度,就是不给雨儿看病让病情和情绪都不稳定;所谓的医学博士给孕妇不停的照X光,引起胎儿染色体畸变和癌症;
孕期和周国平的一次吵架引起的情绪波动;产后躺在一个好几天都没有换洗的被褥上;被拖了一年的遗传学检查结果而错过了最佳手术期;作为爸爸的伦理私心不想有一个瞎子女儿;
在这一系列的偶然条件中,导致妞妞出生就带有恶性肿瘤(双眼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若在这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出问题,妞妞现在应该是个怎样的状态呢?
妞妞8个月会喊爸爸,9个月会喊妈妈,1岁喊自己妞妞;1岁1个月说20-30个词语,1岁3个月说2-4个完整的句子,准确表达“不”的意愿;1岁4个月准确使用你、我、他、谁等人称说话;对声音极其敏感,对语言和音乐都表现出极强的天赋。
可是苦难没有善待这个孩子,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上放了太多痛,即便这样短暂的562天里,让她承受了很多成年人都没有经历过的痛楚。
出生回家后的第一天就连打4个喷嚏,满脸通红,手不停地往空中抓;3个月时发现瞳孔呈透明样,如猫眼;问医生“能治吗?”回答是“再生一个吧。”
6月下旬肿瘤蔓延到鼻翼两侧;7月左眼球膨大突出,常含泪水,眼睑发红;1岁完全失明;1岁到离世肿瘤已经填满嘴巴,无法正常饮食和说话;无法表达的痛和痒只能用无数次“磕着了”来表达。
医生说患这种病的大多孩子都是又聪明又漂亮,妞妞也是。
在3个月的时候父母就要做出一个决定:活着,注定是盲人,接受眼球摘除和冷冻,而且最多活到20多岁,还有50%的机会引发其它癌症病毒;
还有一个无奈的选择就是放弃,等待死亡的来临。这时人性中的自私和弱点显露出来,在潜意识当中选择的放弃。
作为父母的本能来说上帝拿走她的眼睛还是拿走她的生命,都是不愿意的。当这个抉择被拖下去的时候,就是两样都失去,选择什么呢?只不过是两害取其轻罢了。
<2>
等待死亡降临
知道了妞妞不久就会离开人世,出生时作为父母的喜悦,对未来的期待,现在都变得那么无意义。面对一个将死的鲜活生命面前,心中的喜悦、悲伤都被放大了无数倍。
面对死亡,能做的还只是平常的事情,剪胎发、买推车、买玩具、上户口,把父母满满的爱给她,即便她不能带着这爱的记忆终将离去。
妞妞终将离去,父母对她的爱她不记得,癌症带来的病痛她记不得。说白了了这天使只在人间留下短暂的身影,爱和痛只留给活着的人。
爱是痛苦之源,爱得越深,痛苦就越激烈。如果这世上没有了我爱的,和爱我的人,我也就变成了一具躯壳,行尸走肉而已。
很多时候,生活的琐事掩埋了真相,我们以为生活可以一直这样下去,今天这样,明天还这样。例如现在的疫情,生命的突然消逝,不管是乐观的人还是悲观的人,只能用一种逃避或者麻木的态度来接受,除了接受还能做什么呢?
巴巴地为现下的生活而担忧,为晚饭吃什么而发愁,生命这样无力又无奈。既然每个人或者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悲伤与苦难,怎么对待死亡就区别出了活着的意义。
在面对一个只有生命体征的人来说,在生命弥留之际,是尽力用各种药物减轻病症的痛苦,用插满管子的技术来维持生命,还是放弃治疗过好最后时刻,干净、悠然、体面的死去?
给我一个选择,我选后者。琼瑶就说出了一个这样的态度,一条微博上说如果到了非要用管子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放弃治疗,让她体面的离去。
一边是痛苦和将死的身躯,一边是被爱折磨的情感,我们留下她被病痛折磨的身体,还是结束她的生命?作为父母有没有权利决定生命的提前结束?
书中周国平用很多梦境的描述了对妞妞做的安乐死。13500片安定,可以放倒27头大象,27个成年人,却不能奈何小妞妞。10盒杜冷丁100支…
他们太痛苦了,面对妞妞吃不下任何东西,只能用葡萄糖来维持生命,看着她每天用小手抓眼睛,听着她从清楚的说出完整句子,到发不出正确的音节,提前结束生命也许是一个对谁都好的。
面对爱的人承受这种痛苦却不能分担,比自己病还要痛苦。网络上有谴责周国平这一抉择,因为自己不能接受有个残疾的瞎女儿,对她的爱还没有放弃一切的程度,所以才错过了最佳手术期。
不能说是他的错,这是人性的弱点,也许发生在自己身上也是难以抉择的,他必须坦然自己的这份私心,不然会一辈子处在愧疚当中。一切哲学、宗教都解救不了他,最终我们选择了原谅人性的弱点,因为每个人都有。
<3>
死亡的意义
丧子离婚率在50%以上,有些人可以在哲学、宗教、艺术中得到安慰,没有的人除了失去就是失去。个人的苦难和命运也只能各自承担,任何一个人分担不了,哪怕是最爱的人。
在空虚和苦难面前,任何甜言蜜语和爱的行为都不能覆盖丧子之痛,两个站在不同祭坛的人,看着共同死去的妞妞。
生命由他们的爱结合而来,又因命运离去,却带给活着的人不同的生命态度。两人也已经发生变化,分歧就是对待死亡的态度。
我想,如果雨儿和周国平一样能通过哲学发现死亡的意义,能通过哲学发现生命的虚无和无意义,是不是能通过妞妞的死发现生命的真谛,更好的活着?
每个人都必然死去,悲观的活还是乐观的活?活1.5岁和105岁哪个更不幸?
天堂里来了三个人,一个婴儿,一个中年人,一个老人,都在诉说自己的不幸。
婴儿说,我什么都还没得到,老人说上帝把他所有的都带走了,中年人说我那已经得到和还没赐予我的一并拿走了。
谁更不幸?上帝说,天下有几个是幸运的,有谁是不苦的?谁抱有得失心,谁就是最不幸的那个。
人活1.5岁也是一生,活105岁也是一生,就珍惜当下,好好的父女一场,好好的母女一场。离去时在心中默念“你永远是我的唯一,感谢你曾经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