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约有超过1000 万的帕金森病患者。在中国,患者人数已超过 300 万,并且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攀升,预计到 2030 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接近 500 万。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 “第三大杀手”。
帕金森病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如手抖、肢体僵硬、动作迟缓、平衡失调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会引发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症状会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导致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追根溯源:帕金森的成因探究
(一)遗传因素:家族遗传的阴影
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约5% - 10% 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如果父母双方患有帕金森病,其后代患帕金森病的概率可能会达到 50% - 60%;若父母只有一方患病,后代患病概率大约为 20% - 30% 。目前,科学家已发现多个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突变,比如 LRRK2 基因、PARK2 基因、PARK7 基因等,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