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善良的人会变得不再善良?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要去查一查“善良”的本意。《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心地纯洁,没有恶意。
如果这样说的话,我觉得就有很多人误解了善良的意思。比如说,你的亲戚朋友向你借钱,你借给了他。当他不能及时还你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的善良换来的是“狼心狗肺”,你就开始怀疑是不是“好人不一定得好报”。其实,你是错误理解了“善良”。因为当初你借钱给他,也许是碍于情面,也许是迫不得已,其实是跟善良没有什么联系的。在善良的范畴内,是跟物质没有任何牵连的。它仅仅是指心理上的一种本质。“心地纯洁,没有恶意。”而你之所以借钱给他,是有目的的。如果仅仅是出于你的善良,你对他的支持或者帮助,甚至仅仅是出于同情,那么,就不会纠结于他还与不还的问题。
这样看来,这个题目本身就有问题。题目当中出现的善良的人,其实是出于有目的的作为。他们所谓的善良的举动,仅仅是为了得到回报,或者他人的感激涕零,或者是别人的加倍的回馈,更或者是获得媒体的关注,得到世人的赞扬,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是出于这种目的,那么他们的举动就不能称其为善良。如果他们因为没有得到“回报”再也不做他们所认为的善良的事,而变得不善,只是回归了他们的本源。我觉得这样的人本来就不是善良的人,不能把他的行为叫做善良。
大家都知道草根歌星朱之文。在他成名之后,为家乡修路建校做了很多好事,也把钱借给了父老乡亲。后来有网络报道说,父老乡亲嫌他给的钱太少,甚至有些人因为要拍视频赚流量,居然把大衣哥家的门给踹坏了。可以说朱之文的行为是善良的,他尽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生长的那片土地做些贡献,但是,那些乡亲们的举止却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们的欲望被无限放大。事情演变到这里,如果继续忍辱,做一个所谓“善良”的人,那么他的善良就是伪善,或者说是懦弱,并非真正的出于善良。对好人行善叫善良,对恶人行善是纵容。所以说,大衣哥把踹门之人告上法庭,也是行善之举。
我觉得真正的行善,可能只是一个暖心的微笑,或者冬天里的一杯香茗,甚至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以成为善举。他所渗透出来的就是发自内心的毫无恶意的心地纯洁的鼓励与支持,这个才能称为“善良”。即使跟物质有关,那么小学生的三五元钱和大富翁的几十几千万的捐款,只要不是出于宣传自己的目的,那么才能成为善良。所以说,善良的人永远是善良的,打着善良旗号的人,终究会被生活揭开他真实的面目。
另外,媒体宣传如果仅仅是为了烘托社会氛围,营造正能量的社会风气,那么即使捐赠被宣传,也是善良的。
所以说,善良的人终究是善良的,不善良的人,即便打着善良的旗号,也无法掩盖其不善良的本质,请不要说,善良的人也“变得”不善良这样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