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扭住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推动乡村加快实现全面发展、全方位振兴,奋力走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
(一)以综合改革为引领,推动城乡区域发展。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一是将富裕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出发点。通过繁荣乡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完善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是完善政策资金保障。在土地供给方面,重点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优先用于农业农村发展。在资金供给方面,扩大“惠农贷”覆盖面和贷款规模。在人才供给方面,加快构建人才向乡村流动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返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一线创新创业。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和非农产业发展。支持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点镇街工业园区创新和转型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为农民就业提供岗位支撑,促进农民获取租金和薪金收入。
(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继续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向品牌要效益、向科技要潜力、向融合要空间,重点在做优做强农村产业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强“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供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支持力度。推动现代种养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发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二是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深度加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互联网+”,建立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使农产品在流通环节更顺畅。积极推进冷链仓库、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产得出、保得住、卖得好。三是进一步提升乡村新业态发展水平。以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和乡村民宿业,创新乡村民宿发展政策,协调推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型业态发展。破解设施农业用地难题,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现代农业投入,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道路,提高农业效益。
(三)以优先保障为支撑,做好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引导资源更多地向农业农村流动。一是在“聚焦投”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各级财政支农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强化农业农村用地保障,破解“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二是在“适度引”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综合运用奖励、补贴等多种形式,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扎实开展农业农村融资需求对接,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金融支农服务水平。三是在“完善保”上下功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正常调整机制,在实现农村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就业、低保、养老等制度并轨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失劳失能低收入农户的保障力度,稳步实现更高水平的“两不愁、三保障”;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急重病灾救助,努力构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长效机制。
(四)以城乡融合为引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发展,重点要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持续推进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管护运行机制。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化设备下地之间的衔接配套,抓好基础设施的城乡统筹、城乡联网,充分发挥整体效益。二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农房改造和道路绿化两篇文章,推进景观示范路以及靠近集镇、美丽乡村片区、旅游景区等乡村道路绿化美化工作。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将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服务水平作为改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优先选项,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待遇。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