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些天我看过的报纸摘要,有报道称有很多的真假食品事件,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思绪,对于安全的问题上,其以下案例会让我们值得关注和深究,并做出了解答。
案例1(“塑料紫菜”风波)
近日,有视频在网上展现紫菜是塑料做的,并表示紫菜嚼不烂,劝诫网友“别吃了”,引发一轮“紫菜风波”。而对于这些视频都是以类似的方式将紫菜撕碎泡在水中,泡软后拿出几块紫菜展开用手划在紫菜表面上,称使用了很大的力气来对紫菜进行撕扯,以示很难撕开,食用紫菜的过程中发现紫菜嚼不碎,紫菜还有一股腥臭味。并表示紫菜公司是用塑料袋制作紫菜,同时告诫网友今后吃紫菜“要注意”、“别吃紫菜了”。此事便引起网友的转发和热议,许多人称“不敢食用紫菜了”,但也有不少专家辟谣,称不存在“塑料紫菜”一说。
最后在实验中得出证实:紫菜燃烧味道与塑料不同。而且在紫菜泡入温水中,大约两分钟后,紫菜才会完全泡软。泡软后均呈现出透亮的紫黑色,与常见的黑色塑料袋有些许相似,以及用手展开并拉扯后,部分紫菜确实出现有弹性且撑不破的情况,用手划紫菜表面也会发出“嘶嘶”的声音。但是经过与黑色塑料袋经过燃烧后相比较,黑色塑料袋发出一股明显刺鼻的塑胶气味,与紫菜燃烧所发出的气味完全不同。
案例2(塑料袋子制作“假”米)
瞧,一男子不断地将塑料袋子放到机器中,然后产生胶状物,最后拉成一条条的形状,最后就生产出白花花的“假”米来了。很是让人奇怪。其实这不是米,只是做塑料制品的原料,是聚氯乙烯塑料成型的母材(基础原料),而在实际成型的时间需加入其他的辅助材料。由于样子像米,所以在网络上有人故意散播谣言说成是米,造成市民一定的恐慌!
案例3(龙口粉丝一点过就燃烧)
消费者在“手撕龙口粉丝”,声讨龙口粉丝居然能用打火机点着,而且越燃越旺,且质疑其中含有对身体健康无益的添加剂。然而,事实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其实粉丝都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其本身就是有机物,很容易燃烧,而且燃烧后的产物也都是一样的,所以用燃烧法辨别粉条是否有毒并不科学。而且早在几年前这种做法就已经被证实不靠谱。其实粉丝成分只有两种:”淀粉”和“水”,而其主要成分淀粉本身就是一种碳水化合物,而且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因为含碳氢多, 所以易燃。而这就证实了为什么经常有新闻报道“淀粉会造成粉尘爆炸“的原因。
或者说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真假形同物色”的事物,但我们所看到这些网上所传的视频,有些人会不加思索就完全信了,而且会有些非言非语让我们群众有所担心,这些食物我们还能吃吗!?甚至也会导致一些让我们感觉到非常好的产品停滞或者倒闭。从以上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应该对待网上的“疯语”,一定要作出自己的判断,定要得到自己的求证!这里我就给大家分享几点:
1、看到网上的传言,定住性子不要互相转载;
2、思考这个问题出现的起因与其中关系的后果是什么;
3、如家里有上述材料的话,不妨可以自己试试便知。若无,可以咨询质量监察局;
4、确信无误,可以大可不管此类之事,等待监管部门求证就行。
千万不要让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东西遮住了自己的眼睛,我们所看到的未必真的。真实去探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