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以来,我为一些连对我自己都解释不清的理想而活着,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树上。
《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长篇小说。我之前读过他的《看不见的城市》、《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今天这本《树上的男爵》是我接触到的他的第四本小说。
有人说,卡尔维诺的书是写给智力过剩的人看的。通过之前的阅读经历,再来读卡尔维诺的书,便深有同感。其实,单从书名上,我们也能将卡尔维诺作品的与众不同处窥视一二。
卡尔维诺的书,可以称得上“诡异”二字,文字中常见寓言的、童话的、科幻的笔法交互呈现,带领读者进入未曾见识过的世界。就说《树上的男爵》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孤独的造反者,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十二岁时由于拒绝吃蜗牛遭父亲怒斥,从而将反抗进行到底,爬上树,开始了他的远离地面的树上的生活。
从十二岁的翩翩少年,到六十五岁的垂垂老者,柯希莫在树上生活了五十三年。并且,从没有将双脚落到地面,哪怕是一瞬。五十多年来,他严苛地坚守个人承诺:绝不下树!直至去世,他的遗体都没有返回地面。
但在他的家族墓地里,仍有一块属于他的墓碑,上面刻着: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故事缘起
柯希莫成长在十八世纪的欧洲,一个地道的老式贵族家庭里,自幼父母对孩子们管教严厉而苛刻。一家人的生活,多宫廷式的无用的礼仪,少家庭式的亲子性关爱。
在那动荡的新旧时代交替时期,身为男爵的父亲,一心妄想得到当地的公爵爵位,考虑的只是家谱、继承权,以及同远近权贵们的争斗与联合。而,母亲,将军大人,则梦想着儿子们将来能够在无论哪个部队里得到军衔。
孩子们和父母亲见面的唯一时机,是在家中如盛大筵席似的餐桌上。而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餐桌上修女姐姐以吓人的厨艺烹饪的怪味食品。这其中蚱蜢腿、猪尾巴、老鼠肝、乳豪猪等等都可以是主要食材,还有蜗牛。柯希莫当时就是因为不愿意吃蜗牛而给家人闹翻的。
故事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是柯希莫的弟弟,彼亚乔。是一个中性角色。兄弟二人虽然一同度过了童年时代,却因性格迥异,而拥有之后不同的人生。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讲,即:柯希莫的生活是那样超凡脱俗,我的一生是如此循规蹈矩、平庸无奇。
一个不回避人的孤独者: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
柯希莫在树上,并不意味着他对周遭世界的回避。相反,他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不停地探索,为的正是更积极地生活。
他将树枝以上的领域当成自己的领土,树木所能到达的一切地方的上空都是他的家园。他拒绝下树,很快适应了树上的生活。
他在树上搭建舒适的居所,有吊床、睡袋、皮囊,甚至房屋和家具。
他从山上流泻而下的泉水处引流,用来解决自己的饮用水和清洁问题。
他打猎,所获得猎物一部分用来自己食用,一部分和人们换取蔬果和其他用品。
他还和动物们协商交易,换取鸡蛋和羊奶,于偶然的机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猎犬。
他拥有爱情,从未放弃对爱情的追求,且和爱人薇莪拉在树上共同度过一段梦幻般美好而离奇的时光。
更值一提的,他在树林里结交许多朋友,那是一些四处流浪的穷人,烧炭工、锅匠、玻璃工等等,他给他们帮忙,充当他们的中间人,传递消息,被托付办一些事情。于此同时,他也没有离家人太远,他和庄园的农民们聊农事、天气,为地里的活提供些可行性建议和指导,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此种种,还有许多。总之,他以远近闻名的独特方式从家庭出走,却并没有真正离开,几乎和以前一样。只是他自己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他的行为是对文明社会的叛离,是对原始生命野性的回归。他不是一个离群索居的厌世者,相反,他期待通过自己的叛离,使自己能够更全面而积极地投入生活。他反对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就如同我们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现状一般,他以自己的行动将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多少以前曾是重要的东西,对他都不再重要了。在树上,他认识自己的路,无需任何人教导和指点,他融入翁布罗萨的森林并从中汲取力量,开拓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国。
一个诗人、探险者、革命者的志趣
柯希莫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是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这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厌世者,而是一个积极向上之人。不仅如此,他更愿意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喜欢为别人进行一种必不可少的服务,成为为众人谋利益的男子汉。
他不想将自己的命运同其他人的命运分割开来,相反,从精致生活到技术进步到地方治理,他积极投身于周遭生活,以及那个时代的运动,表现出一个唯诗人、探险者、革命者才具备的超脱志趣。
他几乎自己动手制作一切生活用品,学会各种手艺,可以吹嘘自己是许多行业的成员。
他操心如何防止森林火灾,如何抵御狼群袭击,他修剪树木枝条,在葡萄架上给收获的农民提供帮助。
他嗜书如命,将阅读和学习的爱好保持终生。为了保存书籍,他在森林营造各种避风雨、防蛀咬的悬垂式图书室。
他写一些有关动物的文章,还学会了印刷技术,印制些小册子和杂志,宣传一些动物常识。
他和欧洲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有书信往来。他养成讲故事的爱好,且有一群忠实的听众。他将树上的生活、打猎的经过、哲学家们的思想以及君主的过失等等,统统讲给众人听。
在他心中有一个关于人类社会的理想,被冠以“树顶上的爱国志士”,受到拿破仑的拜访。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无不体现着柯希莫对特立独行的自我抉择,所作出的矢志不渝的努力。从常理来说,他独到的离群索居于生存而言极不方便,但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通过他的智慧和勇敢开拓出的宽阔道路。他实现了许多生活在安乐窝里的人都不曾实现的愿望。
正如书中所言:我哥哥认为,谁想看清尘世就应当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而唯有真的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
他和书中那些被放逐的、全家生活在树上的众多西班牙家族不一样,西班牙人是因为偶然的原因不得不暂时生活在树上,而柯希莫则是自愿的“攀援者”,他在树上的存在则是完全出于自身的选择,出于内心的志趣。
现代人面临的困境:自我的丧失
柯希莫从树上观望这个世界:每一件东西,从那上面看来,都变了样。
只有像他那样身体力行地去体验,只有像他那样一生到死都坚持我行我素的人,才能给大家做贡献。
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是在刻画一个完整的人——柯希莫,通过自觉进行刻苦磨砺而充分完成自我。
这是一种非个人主义的完整。而现代人生活在一个没有奇迹的世界,科技发达,社会进步,人们安居乐业。人们拥有共同的伟大目标和卓绝斗志,却没有最简单原始的人的个性。人们被整齐划一的行为准则、工作流程,清一色的宏伟蓝图、远大梦想,简单粗暴的对金钱的追逐、去利益的向往等等,压缩成千篇一律的抽象集合体。
大家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个人局部的丧失,而是完全丧失。焦虑。迷茫。而不知所措。
就拿近日里足以引起众人恐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说,疫情的严重事态使相关部门作出呼吁:人们要尽量少出门,待在家里。尽管正值春节,但一些传统民俗,比如拜年、串亲、聚会、游乐等等,都建议取缔。
当然,大家为了身体健康和卫生安全,也积极响应,自愿待在家中。那么,问题来了,那些习惯了在繁忙和高压下工作、应酬的人们,如此清闲地待在家中,会做些什么呢?这本应是万众活跃欢腾的时刻,大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窝在家中,大把的时光将如何打发?
在这里,我们就免掉设想的环节,不过,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在这个时间里,刷手机、追剧的人居多,而随遇而安,利用这个时间来充电学习、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的人居少。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在真实与谣言的浪潮中惶恐度日。
也就是说,在太平盛世,大家将个人的思想蛰伏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而在特殊时期,大家又一同陷入恐慌和混沌。之于个人,迷失在何时何地甚至都无从知晓呢!
当自我存在的空间和价值,都无从提起时,又何谈其无立足之地?
而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中的柯希莫则让我们眼前一亮,心中一惊。他生活在一个却被世人遗忘和抛弃的世界,凭着一种连他自己都解释不清的伟大的精神力量,挑战世俗,活出自我。他对权威的反抗,对自由的追寻,引人深思。
而个人的自由,理应逃避功利而合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