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要有情趣,这是基本常识,不然何以载道解忧,何以启迪人性,何以会心一笑?
然而,只有文学的情趣,而无文化的意义,就能完成载道解忧吗?就能启迪人性,博得会心一笑吗?
显然不可能。
文化,之于文学是互为表里的一对情侣,但若分个伯仲,我以为文学是个体,文化是公器!
比如,茶叶可以是红茶绿茶清茶,而文化就是冲泡茶叶的一股清流,无茶不成,不成味道,而无水也不可称其为茶汤,水离开茶,却依然可以有所作为,如白开水,饮料,粥饭等等,也就是说水的外延很宽广,也正如文化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又回到文学上说,文化也是文学的底色,因为,你只要写的是汉字,中国文化就在那里了。
这或许算作一种安慰,也算是不管写的有没有文化的意义,总也没有跑题太远,大概就是有这种错觉,所以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文化的意义被边缘化了,也看出作者对文化的关注和感觉在淡化,在流失,在忘却。
所以,文学作品中就常见人物标签化,语言八股化,情节雷同化,叙述欧式化,更有甚者把屎尿,裤裆,都写进诗歌,还有写女人就丰乳肥臀,就暂坐卖骚,要不就穿越过来,蛊惑过去,天马行空,美其名曰创新探索,这样的文学不但有了写作模板,还有了撩人的情趣,更有了熏人的骚气,在这些作品中,奢谈文化的意义就是一个笑话。
文学,一旦离开文化就什么也不是。
不然的话,我们何以解释《红楼梦》,《家》《春》,《秋》,《子夜》,何以面对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何以高诵《海燕》,《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怎么教我们的孩子熟读《千字文》——
文化的意义之于文学在于寓教于乐,在于启迪人性,弘扬正气,在于矫正情趣的真伪,辨识文学作品的高雅还是低俗,没有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就是一文不值的垃圾食品,对于读者来说,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前些时文学界还在呼唤出现新时代的鲁迅,巴金,郭沫若,现在,恐怕连呼吁的声音也哑了,一是没有气息了,二是嗓子发炎了。
现在不是呼唤那样简单了,恐怕是文学的环境被自己污染了——
清除文学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文学有文化,不要以文学的所谓情趣代替文化的意义,不要忘却了文学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要忘却了文学还可曾是匕首,作为向黑暗势力战斗的武器,放眼世界并不太平,只不过我们生在太平的国度,文学不能自我麻醉,柔弱缠绵,卿卿我我,不然就是华佗再世,也救不了文学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