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第7篇书评。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是作者在序中所阐述的话语。
从结构上来说,本书与14年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采用了年迈的主人公向他人描绘自己的人生过程的这样一种方式将故事展开在我们面前,而这其中主角的经历又和时代背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然而不同的是《布》里的Zero从一个战乱的难民,经历冒险与惊奇之中成为首富,而《活着》的主人公富贵却从吃喝嫖赌的富家公子,在改革和动荡之间看尽天灾人变,受尽苦难。
故事的结尾孤独的Zero买下了无人问津的饭店,而富贵则是与一头同名富贵的老黄牛结伴终老,历尽繁华沧桑的二人似乎是归结到了同样的一个结局。
在内容上,故事不断地发展滋生着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每当主人公富贵似乎面对着生活的艰难顽强拼搏有点起色之后,马上就会发生一些苦难给予他迎头痛击,在这样反复的折磨与挣扎当中,走向了人生最后的孤独。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富贵是潇洒风流的富家公子,吃喝嫖赌,家丁成群,最后因为负债积压,输掉所有家产,片刻之间沦落平民百姓,妻子也被娘家接了回去。
一无所有的富贵开始从头做起,自食其力耕田养家,靠着自己的努力重新等回了妻子和儿女,可就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却在上街买药的路上被抓进部队当兵,跟着部队历尽两年生死,在枪林弹雨之中幸运的捡回了一条命,终于回家。
然而回来之时母亲已死,女儿发烧成了哑巴,正赶上生产改革,重新发展,好不容易发展的有些样子能维持上一家的温饱,却又赶上饥荒,儿子也因献血的时候被抽血过多死在了医院里,妻子也在此时得了重病不能干活,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富贵和他的哑巴女儿身上。
幸运的是这个时候迎来了老实能干的女婿,在一番努力之下,日子也逐渐好转,可好景不长,女儿在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死在了产房当中,女婿也在工地上因为吊车的误操作横尸现场,唯一的外孙因为家里太穷,在难得一次吃豆子的时候被哽咽致死,只留下孤独的富贵一人,和他辛苦一生换来的牛。
纵观全文,几乎每一次在主角努力让生活好转的时候生活总是无情的将他拉入深渊当中,当真应了现在流行的那句,我们拼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总是喜欢苦尽甘来,喜欢风雨之后有彩虹,喜欢在努力之后享受成功的喜悦。
可大多数时候我们会需要面对的是努力以后并不会见到阳光。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拼搏,只不过是为了抵御一次又一次的暴风雨,最后能够安全的度过到彼岸。即便战胜了暴风雨,我们也不是英雄,我们也只是活了下来而已。
不得不说,由于历史原因,活着对于富贵来说有着更加深刻的含义,历尽战火的洗礼,由富家公子到一贫如洗,又接连因为改革导致他身边的人被处决,受限于科技和医疗条件,没有办法抵御天灾,也对疾病束手无策,活着对于富贵来说已然是最艰难,也是最根本的目标之一。
可以说,《活着》当中所描写的人物富贵,是一个挣扎在马斯洛需求底层层次的人,为了饥饱,为了安全,以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为首要出发点,在特殊的时代背景,所孕育出来的悲剧故事。
而事到如今,大部分的温饱问题已然解决,我们也再难感受到如富贵时代被饿至滴米未尽,穷到去啃树皮,为一块红薯不惜拿起锄头和人对夯的那种无助和绝望,也很难感受到身为父母,只能看着孩子在生育的时候大出血疼痛至死而无能为力的苍凉。
但又或许,人就是如此无穷无尽,旧的需求被满足,新的需求又开始滋生,在新的时代里,我们开始追逐更多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避免无聊,避免平庸,避免和别人一模一样,而这些需求,从某些角度来看,又跟当时的富贵想要好好活着有那么些类似。
《活着》描述的是一种心态,描述的是富贵在挣扎的一生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对困苦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饱含着在这艰难的长河里所体现出来的乐观,和对命运的顽强不屈。
而这种经历也在提醒着我们,没有什么会比当时的他更难熬,而坚强的人都会选择勇敢的面对,顽强的拼搏。
所以到了故事的结尾,虽然身边至亲皆已一一离去,富贵虽孤单,但也算得上是怡然自得,无欲无求,因为当他回首这些往事的时候,没有因放弃而后悔,也没有因颓废而遗憾,有些事情我们无能为力,但至少我们
活过、爱过、存在过。
很多时候我们用尽全力也过不上平凡的一生,可那又怎样,用尽全力本身,就已经足够伟大了。
xia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