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发行版的系统目录名称命名规则以及用途
Linux的发行版都遵循LSB(Linux Stadards Base)规则,使用一致的相关基础目录名称,使用根目录系统结构(root filesystem),使用FHS(Files Hierarchy Standard)层次结构。其中FHS的主要内容如下:
/bin:所有用户可以使用的基本命令程序
/sbin:供系统管理使用的工具程序
/boot:引导加载器必须用到的各种静态文件:kernel,initramfs(initrd),grub等
/dev:存储特殊文件或设备文件:
设备有两种类型:字符设备:线性设备
块设备:随机设备
/etc:系统程序的配置文件,只能为静态
/home:普通用户的家目录的集中位置,一般每个普通的家目录默认为此目录下与用户同名的子目录
/lib:为系统启动后或根文件系统上的应用程序(/bin,/sbin等)提供共享库,以及为内核提供内核模块
/lib64:64位系统特有的存放64为共享库的路径
/media:便携式设备挂载点,cdrom,floppy
/mnt:其他文件系统的临时挂载点
/opt:附加应用程序的安装位置:可选路径
/root:管理员的家目录:可选路径
/srv:当前主机为服务提供的数据
/tmp:为那些会产生临时文件的程序提供的用于存储临时王文建的目录:可供所有用户执行写入操作:有特殊权限
/usr:全局共享的只读数据路径
/include:存放C程序头文件
/share:命令手册,自带文档等架构特有文件的存储位置
/local:让系统管理员安装本地应用程序,也通常用于安装第三方程序
/XllR6:X-windows程序的安装位置
/src:程序源码的存放位置
/var:存储经常会发生变化数据的目录
/proc:为内核进程存储相关信息,它们多是内核参数,例如net.ipv4.ip_forward,可虚拟化成net/ipv4/ip_forward,存储在/proc/sys中,因此完整路径为/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sys:sysfs虚拟文件系统提供了一种比proc更为理想的访问内核数据的途径:其主要作用在于管理Linux设备提供可一种统一模型的接口
2.描述文件的元数据信息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含义,怎么查看?如何修改文件的时间戳信息
元数据定义:元数据就是数据的数据
元数据内容:
File:文件名称
Size:文件大小
Blocks:文件占用的磁盘块数
IO Block:IO块大小
regular file:显示文件的类型
Device:所在设备
Inode:INode节点号
Links:被链接的次数
Access:访问权限
Uid:uid和属主
Gid:gid和属组
Access:文件最近一次访问时间
Modify:文件的修改时间
Change:文件的改变时间
查看文件的元数据信息:
stat命令:
实例如下:
修改文件的时间戳信息:
touch命令:用于创建文件和修改文件或者目录的时间戳
语法:touch [option] [name]
选项:
-a:只修改文件的access访问时间
-c:不创建不存在的文件
-m:只修改modify修改时间,而不修改访问时间
-t::将时间修改为参数指定的日期
3.总结软链接和硬链接的区别,并实例操作说明
创建方法:
硬链接: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软链接: 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区别:
硬链接文件与源文件的inode节点号相同,而软链接文件相当于Windows下面的快捷方式(iNode节点号与源文件不同)
不能对目录创建硬链接,但是可以创建软链接
软链接文件可以跨文件系统,硬链接不可以跨文件系统
删除软链接文件,对源文件及硬链接文件无任何影响
删除文件的硬链接文件,也对源文件及软链接文件无影响
删除软链接文件的源文件,对硬链接文件无影响,但是会导致软链接失效(红底白字闪烁状)
同时删除源文件及其硬链接文件,整个文件才会被真正的删除
应用区别:
软链接文件可以作为快捷方式,简化繁琐的文件层次
硬链接文件可以用于重要文件,防止文件被误删等情况发生
示例:
对文件Myfirst创建软链接和硬链接
查看软硬链接的基本信息,如下:
上图是对文件Myfirst文件创建的硬链接Myfirst1和软链接文件Myfirst_2,可以观察到硬链接文件是对源文件的复刻,但是软链接是对源文件路径的记载
在删除了源文件之后,查看软硬链接状态:
源文件删除之后,软链接中指向的源文件变成红底白字,此时使用cat查看其中的信息可以发现如下所示
软链接无法寻找到文件,但是使用硬链接仍可以显示要求的文件内容信息
4.Linux上的文件管理类命令有哪些,其常用的使用方法以及实例
mkdir:创建目录
用法:mkdir [OPTION]... DIRECTORY...
注意:路径基名是命令的作用对象,基名前的目录名必须存在
-p:自动按需创建父目录
-v:显示详细过程
-m:直接给定权限
rmdir:用于删除空目录
用法:rmdir [OPTION].... DIRECTORY
-p:删除某目录后,如果其父目录为空,则一并删除
-v:显示过程
tree命令:树状结构来显示层级结构
tree [OPTIONS] [DIRECTORY]
-L level:显示层级
cat:concatenate,文本和文件的查看工具,将文件内容在屏幕上顺序显示
cat [OPTION]... [FILE]...
-n:给显示的文本行编号
-E:显示行结束符
tac:文本和文件的查看工具,将文件内容反序显示在屏幕上
tac [OPTION]... [FILE]...
-n:给显示的文本行编号
-E:显示行结束符
more:
more FILE
特点:翻屏至文件尾部自动退出
less:
less FILE
head:查看文件的前n行,默认为10行
-n #:查看文件的#行
-#:查看文件#行
-f:查看文件尾部内容,结束后不退出,跟随显示新追加内容
tail:查看文件的最后n行,默认为10行
-n #:查看文件的#行
-#:查看文件#行
-f:查看文件尾部内容,结束后不退出,跟随显示新追加内容
stat:
stat -display file or file system status
stat FILE...
时间戳:
最近访问:access time
最近更改:modify time
最近改动:change time
touch: -change file time stamps
touch [OPTIONS].. FILENAME
-c:指定文件路径不存在时,不创建
-a:仅修改最近访问时间
-m:仅修改最近更改时间
-t stamp:同时修改文件的访问和更改时间,但是改动时间与系统时钟同步
cp:copy
cp用法:
单源复制:
cp [OPTION]...[-T] source DEST
多源复制:
cp [OPTION]... source... DIRECTORY
cp [OPTION]... -T DIRECTORY source...
单源复制:
如果DEST不存在:错误
如果DEST存在:
如果DEST是非目录文件:则会复制源文件覆盖目标文件
如果DEST是目录文件;则先在DEST目录下创建一个与源文件同名的文件,并复制其数据流
多源复制:
如果DEST不存在:错误
如果DEST存在:
如果DEST是非目录文件:错误
如果DEST是目录文件,分别复制每个文件至目录中,并保持原名
常用选项:
-i:交互式复制,即覆盖前提醒用户确认
-f:强制覆盖目标文件
-r:递归复制目标文件
-d:复制符号链接本身,而非其指向的源文件
-a: --DR --preserve =all
--preserv
mode:权限
ownership:属主属组
timestamps:时间戳
context:安全标签
xattr:扩展属性
links:符号链接
all:上述所有
mv:move
用法:
mv [OPTION]... [-T] source DEST
mv [OPTION]... source... DIRECTORY
mv [OPTION]... -t DIRECTORY SOURCE...
常用选项:
-i:交互式
-f:强制
rm:remove
rm [OPTION]... FILE...
常用选项:
-i:交互式
-f:强制
-r:recursive(递归)
注意:rm -rf /*是危险操作,建议所有用不到的文件不要直接删除,而是移动到某个专用的目录(充当回收站)
5.复制/etc/profile至/tmp目录,用查找替换命令删除/tmp/profile文件中的行首为空白的字符
6.在vim中设置tab缩进为4个字符
在打开的vim文件中,末行模式:set tabstop=4
使用效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