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屏幕世界是指,我们只需要跟屏幕打交道,就可以解决一切生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无论要做什么,只需要说一句”Hi, siri”或者“J.A.R.V.I.S.”。
如今,我们的生活里已经到处是屏幕,上班面对电脑屏幕,下班回家看电视屏幕,乘坐公交地铁刷手机屏幕,外出逛街看滚动的建筑屏幕,现在上车也是屏幕。现状就是,人只要呆在家里,无论大人、孩子还是老人,时刻都在面对屏幕,屏幕究竟会将人类带向何处?
不得不说,世界发展的势头正在脱实向虚,现实世界越来越无聊,虚拟世界越来越精彩,电子屏幕背后是另外一个世界,也许就是元宇宙。科幻电影预言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步伐,全屏幕驾驶的宇宙飞船像极了特斯拉Model3,钢铁侠完全依靠屏幕和虚拟人物贾维斯操控战甲。但即使科幻电影里,也没有人一直盯着屏幕看。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享受着电脑打字带来的便利,但作为一个每天面对屏幕的打工人,我感到非常不安。有时加班到很晚,双眼已极度不适应。每当这时我都会思考,造车新势力们在车里疯狂安装屏幕真的有考虑过人眼的感受吗?
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为何出现这么多屏幕,屏幕越来越多地占据人们生活的背后逻辑到底是什么?我想不外乎这几点。
屏幕提升了效率,既然一块儿屏幕就可以解决所有零部件或者分散的按钮和弹簧,为何不用呢?而自从买了ipad,我再也没在纸上打过草稿。另外可以说屏幕是环保的,有利于标准化的,因为整合了所有物理实体的功能,而大大减少了零部件的产生,因此屏幕也代表了商业追求的效率。
此外,屏幕背后是芯片,是智能。计算机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大大地提升了人类的作业效率,世界迈入信息化时代。在人们心中,屏幕代表了科技,代表了先进生产力,代表了未来趋势。乔布斯用一块大屏加一个home键的手机让屏幕从此成为人与世界交互的最主要工具。后来,手机屏幕不断变大,屏幕还集成了指纹识别,唯一的home键也被消灭。
屏幕还降低了人机交互的门槛,即使是三岁小孩也可以驾驭。传说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说过,乔布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1秒钟就能变成傻瓜,马化腾需要5秒,他自己则需要10秒。面对屏幕,人类不需要多少认知,动动手指就可以操作,也许你不懂斧子如何使用,但是你却能通过手指轻松驾驭一台pad。
2021年10月,社交网络巨头脸书更名为元(Meta),元宇宙的概念被广泛传播开来。屏幕背后是虚拟世界的增长,现在想想,微软收购全球知名游戏公司暴雪动视绝非是赔钱的买卖,其看中的正是未来的游戏世界。而游戏,看似荒唐可笑,但确是灵长类动物学习生存的第一步,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只不过从过家家、警察抓小偷变成了在更加自由自在的屏幕中找到快乐。
屏幕是虚拟世界的连接器,一切都隐藏在屏幕背后,科幻电影《头号玩家》被认为是描绘出最接近人类能够想象到的元宇宙模样—人人都在一个被叫作“绿洲”的世界里玩游戏。在“绿洲”里,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工作、娱乐、社交以及其他一切只需要带上一副眼镜就可以解决。如果确如斯皮尔伯格所描绘的那样,细想一下,当下的社交网络的兴起,不就是元宇宙的雏形吗?今天人们沉浸在微信和抖音的社交媒体中,这与《头号玩家》的世界已非常相似。
极简的屏幕交互仿佛把我们带回了原始时代,那时正是靠着肢体语言和五官来与外界交流。想到这些,感觉世界发展的趋势像是在倒退,不,不是世界在倒退,也许只是人类从各种繁复的劳动中被解放。凯文·凯利在其著作《失控》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未来社会是人类和机器人和谐共存的景象,而屏幕的大规模出现只是这个预言的开端。
回到汽车屏幕的问题,特斯拉的大屏逻辑是基于自动驾驶,让我们可以在开车的同时,自由的低头看屏幕,点击菜单,甚至可以看电影,上网聊天。试想未来当你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座驾,只需要动动嘴唇就可以操控一切,除了家之外,汽车极有可能会成为我们满足感最强的空间。
如果屏幕世界真的到来,屏幕解放了双手,代替了思考,存储了记忆,现在看来,这多少都有点悲凉的氛围。但值得反思的是,屏幕至今没有办法集成摄像头,不过,未来人眼的结构也会向适应屏幕的方向进化呢,比如,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里,仿佛造物主一般主宰一切的华莱士公司老板,就用会飞的电子眼代替肉眼来观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