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总会告诉我们,
去同学家玩,如果对方父母给你什么吃的喝的,你最好不要接。
寝室里如果有人送你什么东西,你一定不要接受,他们也是花钱买的,要还的。
与人交往一定要懂得礼貌,不然别人是不会喜欢的你。
不要总是接受别人的好意……
我有个朋友,大学期间学校组织参观知名企业,由本校读博的学长带领。
那家公司很大,前来接待的小姐姐非常友好,说他们员工餐厅出了一款新的甜品,邀请我朋友他们尝尝。
朋友和一众同学连忙一起摆手说「不要了,谢谢」。还特别不好意思,觉得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要懂得谦让,要客气,要有礼貌。
而学长要了一份甜品,并且由品尝这一份甜品开始发散话题,镇定自若,谈笑风生。
朋友他们一瞬间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小家子气,意识到自己有多不成熟。
其实,接受,有时候是一种肯定行为,肯定别人的好意,肯定他的行为。当对方收到来自于你的好意,对方自然会对你产生好感。
而拒绝,是一种否定行为。对方的好意被拒绝了,气氛就尴尬了,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还傻逼地认为自己很有礼貌,以为对方会给你加个印象分。
殊不知,这一点点“礼貌”成了人与人之间快速熟悉起来的障碍。
拒绝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对方的情感,属于减分选项,就算有别的方式圆场挽回,也将花费更多的力气。
例如,当你来到一个新集体。里面有位小姐姐好意端来一杯咖啡,问你要不要尝尝,这个品种很好喝。
你连忙边笑笑边摆摆手说「谢谢谢谢,你喝吧,我不喝。」
你瞧,多客气啊,多有礼貌啊。这不就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要客气嘛,别人的东西不能要。
那么接下来就有可能会出现这种
对方悻悻的收回要递出去的杯子,说「那好吧。」对方觉得我好心好意想让你尽快融入我们这个集体,你居然拒绝……
殊不知有时候像这种来自于对方小小的好意,你可以试着接受接受。这样能够快速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以后深层次的接触打好基础。
要知道,没有任何人有义务拉你融入集体,作为新人你也没有权利更没有资格要求别人用什么方式让你融入集体。
单位里面给你融入集体的机会不多,况且这种事情几次之后基本上一个幼稚形象已经在圈子中潜在确定,对一个新人只会有坏处不会有好处。
也许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不要欠别人东西;拒绝别人的时候最好带上谢谢。
于是,一旦别人有什么善意的举动,你总会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行。」
然而这样在别人看来,不仅不会觉得你客气有礼貌,还会适得其反,觉得你一股子小家子气。
而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则明白,那句谢谢是没有温度的,拒绝是把你与他划清了界限,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接受的。
成年人的世界并不单纯,
它真的是需要相互借助他人的力量
奋起直上
最后,再仔细说一下,小小的好意我们不妨接受。而比较大的,你觉得你无法还回去的,那就不要接受。
关注公众号【橘绿时】,一手鸡汤一手干货,和你分享更多有趣的内容。更有惊喜小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