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71]篇

小鹏说,好的旅行会让你忘记时间,忘记地点,忘记身份,忘记年龄。
旅行到今天,我对这句话真是感触颇深。
今儿个早上仍旧是一早就起来,但未走多远,就到了今日的目的地--卡定沟。


卡定沟出名的地方并不是它的美景,而是它漫山遍野的巨石形成的形象:
有的似神龟探海,虽然西藏没有大海,但不代表它们不向往大海。即使看不到真实的大海,先看看树海感受一下也是好的;
有的似莲花神灯,灯香袅袅,旁边还有一个小和尚在随时关注着神灯的状态,让它保持圆满;
有的似西藏神女,披着黄色的纱衣,向着瀑布对面的佛相面容,虔诚祈祷;
有的似神鹰,睁着锐利的眼神,与对面山峰的诸多佛像遥遥相望,是西藏本土民众对天葬的最大敬畏;
有的似观音菩萨,手持净瓶,上插柳枝,脚踏莲花,慈悲地望着众生。
这些据说是天然形成的宗教形象,有的我能够很清晰地看出轮廓,有的却是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才能摸索到它的模样。
且不管这些巨石是否真的天然形成,单说这些巨石被后人赋予的宗教形象和宗教意义,就可以看出佛教在西藏地区的浓厚氛围。
当然,在卡定沟,民众不光可以看到天然的巨石,听讲解员讲解背后的故事,还可以在卡定沟的观音道场(是的,就是天然形成的紫竹林)虔诚祈福--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家人,也不论是为财富,地位,还是为健康,爱情。

在导游的安排中,本来今日只有卡定沟一个景点。但在游览完卡定沟时,还只是上午不到十一点,在导游半遮半掩地说去一个民俗村赚取一点停车费,又在游客们心照不宣又无所谓多一个旅行景点的情况下,我们前往了导游另外增加的景点--色贡村。
色贡村位于卡定沟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路上,处于一个名为工布江达的地方。
抵达色贡村的时候,我还剩一只脚没踏出车外,就听到一声响亮的“扎西德勒”招呼声。
惊讶地抬头一望,只看到一个身着藏袍的女子手捧哈达,笑盈盈地看着我。我有点受宠若惊般地俯首接过哈达,傻傻地道了一句谢谢。
这番待遇,瞬间把我对导游潜台词下赚取购物提成的不满消灭的烟消云散了。
也罢,既来之,则安之。且看看色贡村有什么值得特意观赏的地方吧。
这一想法产生之后,在接下来专门负责接待我们的工布藏族姐姐--普巴卓玛的介绍下,真的让我对这一行受益匪浅:
首先,卓玛且行且走,介绍了工布藏族的历史,村子的文化,村民的现状;
其次,卓玛讲述了藏族人民的风俗文化。
比如,藏民一生一定会朝拜一次,朝拜的姿势是以身体丈量与佛祖之间的距离,然后从家里开始,三叩九拜,五体投地,磕满十万个响头,直到抵达拉萨的大昭寺为止;而藏民的朝圣,就如同我们前来西藏一般,是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进行心灵洗礼的方式;
比如,卓玛说藏民修来世,讲一生所获的财富供奉到布达拉宫,换取喇嘛的赐福和开光之后器宻的回赠;老人不会给后代留财富,只会教他们如何生存。同时,她强烈鄙弃了汉族人将财富存到银行,为争财产而闹的举家不合的行为。她认为,她们藏民将家产供奉到布达拉宫的行为是大爱,而汉族人只为自己的行为是小爱。
比如藏民死亡后的处理方式--树葬、水葬等。离世之后可以举行天葬,则是藏民的一生心愿。只有一生没有吃过药,一生没有罪过,离世之后经活佛喇嘛评定为圣洁的人,才有资格举行天葬。
而诸如原住藏民为什么不吃鱼,不吃鸡鸭鱼,不抽烟不喝酒;林芝地区和日喀则等地区夫妻相处和风俗文化;如何选择一个优秀的藏族女子等等,也做了生动而又绘声绘色地说明。
最后,卓玛从家中的银器顺理成章地介绍了目前村子里的工坊。这时候,我虽然已经反应过来今次这番用心的招待是卓玛的一种营销手段,但她所讲述的所有内容,和她本人用银器试毒、排毒,现场为游客刮痧,介绍养生的各种小诀窍,林林总总知识下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又信奉莫名。
我相信了卓玛所说的话语,就如一个朋友所说的:有信仰的人,是值得信任的。
卓玛用她自己的人生给我上了女性自强不息、上进独立从而改变人生的一课。
不管在别的游客眼里这是否属于忽悠,至少在我眼里,我看到了她真诚的心,而我希望家人健康,希望自己顺遂的心愿也同样是真实的。
我想,旅行有时候就会这样:总是在你并未做任何期待甚至抱有不良心态的时候,又能被遇到的人与事所感动并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