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时代,该结束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完韩寒的新电影《乘风破浪》,走出影院,我欣慰的说了一句,韩寒终于可以取代周星驰了。

九十年代,人们对文化的品位还不高,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喜剧,统治了大陆青少年近20年,其实是非常杯情的。那个时候,港台喜剧都是清一色的恶搞:表情夸张、语言粗俗,动作暴力,趣味低级……大陆的喜剧,相比就更多的是在人物语言上,戏剧冲突上制造笑点,比如最早的编辑部的故事、陈佩斯系列、冯小刚系列,再到今天徐铮的囧系列,都是这样。我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在今天,人们审美情趣普遍提升的情况下,"周星驰"三个字的电影还能卖钱,我想,可能是我们这代人有怀旧情节吧。我不相信90后还会喜欢周星驰。

90前这一代人,都是看着港片长大的,韩寒也不例外,所以从他的《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都能明显的看到港片的"劣迹",比如,从韩寒的书籍到电影,总是离不开妓女小姐这样的配角,很多桥段也都以低俗的性暗示来取悦观众。这些都是他的作品中,我认为极其灰败的地方。

但韩寒毕竟生于斯长于斯,骨子里受大陆文化的影响自然更深。所以在韩寒的电影里,恶搞的东西并不是太多,尤其是这部《乘风破浪》更多的还是讲故事。

乘风破浪,这个名字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可它的英文名duckweed,却是浮萍,表达了一种随波逐流的感觉。这很矛盾,就像影片中太浪与父亲的对立。

也许,每一代人都是浮萍,被时代所裹挟,并无过多的选择。我们总抱怨父母不能理解我们,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也未曾尝试理解过父母呢?

如果孩子能经历父母的时代,体验一下父母的生活,以代入感的方式去思考,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像浮萍一样,被无形的命运推着向前走而不自知。然而,人虽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还是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纵然浮萍终将归于大海,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乘风破浪。

心结开了,理解万岁。影片结尾,太浪用双手交叉的姿势表达了对父亲的和解。

我虽不是韩迷,但韩寒的书大部分我都看过。一直觉得韩寒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很喜欢他文字里的小机灵,也许在文学上,这些都是奇技淫巧。但作为一部娱乐电影,这些就显得尤为珍贵。韩寒选择电影而不是继续写书,我斗胆认为,这条路走对了。

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韩寒绝对是个骄子,他退学、出书、出唱片、赛车、拍电影……他做了太多常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韩寒是天才吗?但他说,没有真正意义的横空出世。

喜欢这句话,喜欢《乘风破浪》,五星推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