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句话:读书和思考的比例是1:3。意识是说,读书过后的思考要站很大一部分时间,这样才能把吸收的知识内化,输出,并连接到当下你能用到的地方。
当时,我就明白了自己的读书误区在哪里了。
想要自我成长,就要大量的读书,输入,能够生活中实践出来,是最重要的。
而读书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读书方法,有了方法,才能输入的更多,学的也更多。有时会被网上的一些方法,弄得不知如何使用。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
但最底层的逻辑就是读过,你是把书放置一边,还是停下来思考书中对自己最深的一个点,能讲给别人说,输出一篇文章,还是养成一个习惯?而我总是忽略这个重要的一步,粗鲁的在脑子里想一下,就继续去读下一本书了。
问我吸收了什么,在生活中用到了什么地方?我却回答不上来。
在《认知觉醒》中也提到过,读一本书,不需要记住书中的全部内容,能记住一两个点,在生活中能发生改变就很不错了。因为书中的知识体系是作者建构的,不一定适合你,你吸收的是在你的认知水平上,对当下你的困惑最需要的点,找到它,学习就可以了。
读书只是一个开始,读完后的思考这一个动作,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