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真实的书,虽然读起来总能感受到一种切肤之痛
那段时间,我心情很压抑,说不出为什么,恰好遇见这本书,是第一句让我想要接着读下去。
“从小到大,朋友们都说我是个乐观幽默的人,特别爱笑,而且笑点很低。怎料有这么一天……”
“你每天看起来都很开心。”经常有人这么说,久而久之,你也总这么以为,所以当你感受到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近几年,抑郁症已经成为大家都开始关注的话题,大家开始意识到一些现实:不是乐观开朗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抑郁症不是单纯的胡思乱想和矫情、抑郁症需要大家正确地看待和积极的治疗等等。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说:“那个人疯了。”
当大家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不够时,他们总是用“疯了”、“不正常”等词来形容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幸福是很难的事情,可是总有人把它当做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正常”和“不正常”,只有“一样”和“不一样”。他们将大多数的“一样”打上一个叫“正常”的标签,然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驳少数,当然,我所说的这些“不一样”也是在道德与法律的框架内,一切事物都没有绝对。
所幸,在这本书里,作者的家人和朋友没有这么想。作者的童年充满了快乐,从她的记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无忧无虑,她无疑是一个快乐的、活泼开朗的小姑娘,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爱笑的姑娘会得上抑郁症。
从作者真诚的剖白里,我们知道抑郁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她父亲长年累月的疾病里、她父母不断争吵的家庭环境里、不敢自我表达的压抑里,一切都在悄悄地生根发芽,直到这些情绪找到了一个集中爆发的突破口——失恋。
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人意想不到的平凡。
她敏感、聪明、乖巧懂事,是所有人都会夸赞的那一类女孩,会看大人的眼神,不愿意犯错,不愿意给任何人添麻烦:
“小时候的我很被动、听话,也不会为自己主动争取什么,多余的心思都用来顾及大人的神情。”
“我太敏感,太爱观察,总觉察到他人的神情变化,怕大人不开心,怕别人不开心。”
“我很能装没事,这种本领从小到大被我锻炼得非常强”
当你快乐的时候你会笑,当你不快乐的时候你只能一个人默默躲起来,她说:
“因为在他们面前,我始终是快乐的,不让人担心的。但一个人是寂寞的。”
从小到大,所有人都教你如何去成功、如何去坚持、如何去克服困难,可是没有人教你如何哭泣、如何撒娇、如何求助。仿佛这一切都是弱者的行为。
勇敢坚强的孩子会获得夸奖,但是会哭的孩子会获得安慰和拥抱。
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之后,作者开始找到自己的出路,精神类疾病的治愈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如果你一直站在原地,没有人可以带你走出黑暗。作者的笔法很细腻,从她的字里行间,我可以感受到她心理的一点点转变。她开始反问自己,开始走出“好孩子”的藩篱。
至于我为什么那么怕犯错?我也不知道,但逆思考,我为什么就不能做错点什么呢?
我为什么不能犯错呢?为什么不能哭泣呢?找到了这个出口,似乎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情绪需要表露和发泄,做一个会哭的孩子吧,就算挨骂也没什么。
很感谢作者在艰难的时候努力地记下这一切,这本书帮我走过了很压抑的时刻,我仿佛和她一起走过了最黑暗的时光,找到了一个突破自己,学会自我调节的方式,所以我想要把这些感受很真诚地写出来,如果有人能看到,也是一件好事。
快乐的时候就大声笑,悲伤的时候就大声哭,是我们都应该学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