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困难的日子里,真想帮助

当把一分钱掰成十块钱甚至想变成更多的日子,多想有个人来帮助。小时候,常会听大人这样孤独的哀叹。

少年不经事,从来也就体会不到这种无助的痛苦。现在想来,父母能把子女养大实则不易,至于别的期望,恐怕连想也不会想到。

我父母生有子女6个,适逢吃不饱、穿不暖的集体经济时代。父亲上班,也只有少得可怜的几十元钱一个月,接济家里也还是顾此不彼。只有外公和母亲在集体做工,母亲是女的,工分自然不高。

家里有些自留地,只能种点旱作物,还有很小一点的菜地,日常青菜倒是可以解决。集体是凭工分来分粮食及其他东西的,工分不高,分到的东西还是较少。家里人多嘴多,干活的少,所以常年粮食少得不能再少。加上村庄临信江河,大多数的年份都会受洪水侵扰。这样一来,贫困加灾害,每年还是有些救济粮,这个也是少得可怜。

少粮这是生存的最大困难。上半年,雨水多,种不出什么,特别是出现洪灾时,更是颗粒无收。下半年,天气尚好,自留地能种些萝卜、红薯、粟、棉花、芝麻、麦子、花生等作物。数量不多,但多少还是能解决些家庭用油、辅食。比如萝卜、红薯、粟这类作物,就能较好的解决粮食不足的境况。

夏天,青菜生长较好,每天早上就会用很多菜叶子煮稀饭,一碗稀饭,看到大多是青菜,白米饭不细心找,恐怕只能偶尔看到的只是个衬托。放了些盐的青菜稀饭,着实没什么味道,天天吃,也不怎么想吃,可是不吃就要饿得难受。长身体的我,还不到半晌午,肚子里早就在反抗,可这种反抗早就是无效的。

冬天,饭不足,但萝卜煮红薯,就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既能当菜,又可以当饭。差不多每天都有,而且还能煮特别多。别的东西不能满足,这个那是完全可以满足的。在每个人只能不足一碗米饭的时候,可以不用任何菜,最多二三下就可以吃得干净,把碗吃个底朝天,还用嘴舔了又舔,生怕还有没吃干净。

子女倒是没有什么,再苦都体会不到苦。每天母亲他们很早就起来,我们却在梦中。等到我们醒来的时候,他们已经从自留地做事回来,匆匆吃完早饭,又要去队上赶工。好像他们不会累,从来就没看他们停下来休息过。每到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准备过节的东西,这才让大人们愁坏了。再怎么困难,都得给我们尽可能想办法弄件新衣服,再怎么样,也要尽可能买点肉。鱼,倒是经常有,因为外公非常勤劳,常常半夜到河里弄鱼,无论是干的、新鲜的,一年里鱼倒是很少离,正是因为这样,才让小时候的记忆里,对鱼倒是多了几份感情。

几年前母亲在世的时候,跟我讲过困难时候的一件事。由于那年水灾特别严重,家里已经到了最困难的时候,父亲的工资完全支撑不了家用。这么多小孩要活下去,总得想办法。父亲、母亲到处去借,可找了几个人,都被拒。加上父母又是爱面子的人,很怕欠人家情。母亲常常晚上独自流泪,半夜饿得眼花还要去田里做事,或许能弄点东西回来。这种日子终究还是熬过来了,我们也在这种缺吃缺穿的岁月下长大成人。

没有帮助,只有靠自己,再难都要坚持。这是父母给我一生的教诲,也是他们让我看到的最伟大的地方。

穷怕了,穷累了,就会想出路。从儿时开始,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读书,再难再苦,也一定得让小孩上学。饭可以少吃,但孩子上学一刻也不能耽误。这是父母做的最大的事。在父母看来,只有读到书,才能够走出去,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有读到书,才可以摆脱贫困,遇到困难也有办法解决,甚至还可以帮助那些贫困的人。

每个人都会有过最无助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需要帮助的时候。可每当这个时候,不是我们想得到就能得到,不是需要就能解决的问题。有些人很机遇,有些人就没有那么机遇。而更多的是无法得到机遇,只能在困难和无助中爬行。是弱者,就会打得一败涂地,只能停留在那个头也抬不起,腰也直不起的生活中。是强者,艰毅着自己的身躯,齐心协力共度苦日,对生活依然抱着希望,一刻也不放弃。

困难的时候,不能坐等。天上没有无缘无故掉馅饼的,就算掉了,也要勤快。农村人说的,“天上掉馅饼,还要起得早,晚了就会被别人拣去。”

无助的时候,不要着急。只要不是陷入绝境,办法总会比困难多。还是农村人说的那句,“人总不能被尿憋死”。

无论如何,现今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及各种因素都比我小时强,而且很多外在的选择也比那时多,就更不必被困难吓退吓倒。

困难的日子,想帮助,更需要自己去战胜。要知道,世上没有万能的救世主,只有我们每个自己,才是真正的救世主。

cc �g�q��&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