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梅夜话
雨夜,其实想缅怀一下,但是又觉得自己有些矫情了。我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动辄会眼泪哗哗哗地。
继续聊聊《典籍里的中国》关于《天工开物》的解读,里面有两点特别打动我。
第一是开篇设计,宋应星出场就和朋友们聊到了他的梦想:禾下乘凉,天下富足。整篇故事其实后面充满了悲情,三个哥们,完成了一部中国农业手工业的百科全书。并说与功名利禄无关。
第二点是结尾设计:宋应星穿越到现代,在农田里与袁隆平先生实现了夸时空的握手。袁老说他也有两个梦:天下富足,禾下乘凉。
当时握手的瞬间,可谓千古一知己。宋应星泪流满面,欣慰地要了一束稻子回归了他的时代。那感觉应该是不孤独,充满了满足与幸福,有人和他一样,心里装着天下的吃饭事情,后继有人。
袁老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缅怀,也是奋进。
想起看过的一本育儿书《学习的格局》里有一句话:用智慧和格局为世界育儿。当时觉得这格局太大,够不到,此刻忽然了悟了。
至少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就是极致利他,为人类发展创造价值。
培育好种子,至于长成花还是小草,还是各种树木,自然看他的使命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