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产于工厂,品牌打造于心智

「这是林馆长第62篇原创文章」

这是一个传播过剩的年代,随着电台、电视等大量媒体出现,人们可以轻易获取大量信息。而随着信息的无限放大,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容量。所以我们每个人所能获取的咨询还是那么多。

互联网来临,这一现象更为明显。我们过度的使用传播来解决大量商业问题,反而堵塞了传播渠道,最终只有少部分信息被我们所接收。

(一)产品无限,心智有限

如今最明显的营销过剩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无论你走到哪里,打开手机APP、打开电脑浏览网页都逃不出商家的广告轰炸。各个厂家都希望通过广告来提高曝光率,从而影响销售额,可大部分的结局并不美好。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原因很简单,每个人的心智有限,容不下那么多产品。

研究表明,一个人同一品类的记忆很难超过7个。就像你问身边一个人手机的品牌,他可能会说出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魅族,LG等。但是再往后会就困难了。

产品和广告爆炸式的增长,不会导致我们脑容量变大,每个人能记住的品牌也就这么多。脑容量之外的产品,无论如何宣传都是很难成功的。

(二)好品牌都是速度取胜

上面用手机进行了举例,其实我对手机行业比较关注,所以我能说出很多品牌,对于普通关注度的人就未必能说出来了。就像我对其他领域大部分同类产品的品牌说不出几个一样。这也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有限的心智所导致的。

最容易进入心智的,其实是行业第一的品牌,比如可口可乐,几十年都是全球销量第一。历史上有无数个挑战可口可乐的公司,甚至比它的口味还好,大多数不仅没成功,还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甚至我们都不知道这些公司。

可口可乐的挑战者们一直在想尽办法提升产品功能,广告的投放频次,却没人留意客户的心智问题。

那如何成为行业领导者呢?做出质量最好的产品?还是做出最好的服务?

都不是。

是第一个进入我们心智的品牌。

可口可乐是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的饮料,他不需要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早的,一旦这个定位进入我们的内心,这个品牌的地位就难以撼动。

就像云计算领域中,亚马逊并不是云计算的第一家公司,但它是第一个大力推广、并最早进入我们心智的云计算厂家,所以他站在了云计算的顶点,后来的挑战者们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这层障碍。

所以我们想做好企业,打造好的品牌,就要换种思维,将战略目标调整为占据用户的心智。寻找不同的路径,创造行业中的第一家。

可以说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品牌在潜在客户心智中所占据的定位。

(三)剑走偏锋,寻求另类第一

未出现的行业并不好找,尤其在今天,每个领域都挤满了产品。这时就要跳出这个圈子当第一。

近几年爆火的薛之谦就运用了定位营销思路将自己包装出来,作为一个常年不太火的歌手,并没有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与其他歌手正面交锋。而是选择写段子而火,在人们的心智中埋下了段子手薛之谦。当人们开始注意到他时,慢慢会发现他还是个歌手。

企业中这样的战略也经常出其不意,曾经称霸手机行业的诺基亚可以说是无人能敌。在人们的认知中,诺基亚就是手机行业的第一。很多与他正面交锋的手机公司重创,没有任何胜算。直到苹果公司以新的概念打入人们的内心“智能手机”,这一概念和曾经的普通手机有关联性,容易让人们接受,又打出我和诺基亚不同的暗语让人们更加关注。

昔日的王者没有在正确的时候进行拦截打击,被苹果公司钻了空子,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再看一看苹果公司,现在已经是手机的代表词了,这个地位也很难去撼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