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彦廷
1
最近有一则新闻:
美国一男子发布博文记录自己吃过期食品的一年。为了教育孩子节约粮食,树立正确消费观,他坚持吃过期食物整整一年并每天在博客上拍照记录,其中包括过期7个月的酸奶、过期15天的牛肉、过期两个月的面包等。
图片来源网络
对此,很多网友都纷纷表示:
“这不是教育,这是无知。”
“这不是吃苦,这是自残。”
但在了解后得知,其实“过期日”并不像许多网友理解的那样,“最佳销售日期、最佳赏味期、过期日”很多人都分不清楚,视频主人公称这是商家的阴谋,但他其实就是连锁超市的CEO。
视频中的主人公为了教育孩子节约,不惜“以身试毒”,即便身体目前没有受到不良影响,但依然让不知情的人看了感觉背后发凉。
该男子的刻意为之,不免让我想起了“吃苦教育”这一说词。
图片来源网络
在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这种教育方式,认为早点让孩子吃苦,就能让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就更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机会,就像常说的那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但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很吃得了苦的人,并不是都是卓越优秀的。因为那些人过于着相,结果偏离了本质,吃苦只是一种手段,而目的是从中获得教育。
吃苦教育就像是打磨玉石的工具,是“成器”必可不少的一件物品和所需经历的过程。
如果想要用的恰到好处,就需要打磨者使用正确的姿势和力度!
2
吃苦的目的,是为了收获好的教育
前段时间,还有一些报道,让人哭笑不得。
一位妈妈为了让7岁的女儿多吃点苦,传承祖辈的节约习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好榜样。在乘火车时竟然将中午没吃完的剩饭,特意带着路上吃,为了让女儿体验生活,她还特意买了最便宜的慢车。
图片来源网络
一位爸爸为了锻炼儿子的体力和毅力,锻炼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让11岁的儿子骑自行车150公里回家。
图片来源网络
两位家长的出发点都毋庸置疑,但这样的方式是否能让孩子收获到好的成长体验,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刻意为之的去制造“苦”,无形中透支着孩子的幸福感。说起“哭穷教育”很多人已经不再陌生了,它似乎就像是“苦”的极端面,传递出的负能量让孩童的内心变得贫瘠而自卑。
是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生活不易和珍惜当下,但也应该让他们的内心保持适度的宽裕。如果让孩子吃苦的结果只是令他们感到痛苦,我觉得这不是教育,而是在折磨人。
“吃苦”重在过程中给予孩子的教育意义,是为了能够让他们变得比以前更阳光、更健康、更有担当,而不是让他们因为吃苦而变得内心匮乏,更不是为了让孩子吃苦而吃苦。
图片来源网络
《纸牌屋》里有句话这样说:
痛苦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你变得更强,另一种毫无价值,只徒添折磨。
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吃苦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积极成长,同样也可以让他们变得消极惆怅。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孩子吃苦究竟是为了什么,结合现实情况以及孩子的自身条件,在保证孩子健康的前提下,科学吃苦,做有意义的吃苦。
3
正确会吃苦的孩子,更有优势
“让孩子吃苦,并且吃得了苦”,是蔡少芬教育女儿的一大特色,在《不可思议的妈妈2》中,蔡少芬的两个女儿圈粉无数。
其中一期节目里,蔡少芬和两个女儿的任务是前往山顶,这让大人都吃不消的山路和天气,两个孩子却挺住了压力,迎难而上。本以为明星家庭的孩子身处这样的环境会是叫苦连天,但两孩子的表现,却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甜”。
一路上既不抱怨,也不气馁,默默跟在妈妈后面走着,走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会儿和草木说说话,淡定从容。当蔡少芬开玩笑地问“开不开心”的时候,女儿笑着回答“开心,好开心”。
就连摄影师都热到大喘粗气的时候,姐妹俩还能笑盈盈地对着镜头做鬼脸。
心理学研究显示,在逆境中正常前行的人,更容易具备乐观、积极的心态,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比同龄人更有优势。
当缺乏了吃苦的精神,习惯呆在舒适的区域中,一旦生活出现了危机,就只能束手无策。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网上有一段关于释小龙2岁练功的纪录片,不到两岁他就被爸爸断定是块习武的好材料,自那之后就开始了几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
每天早上四五点便被父亲逼着起床训练,跑步、压腿、下腰。在训练的时候一边痛得流眼泪,一边咬着牙坚持。换做很多父母,一定不忍心这样对孩子,甚至会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虐待。
但是释小龙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称自己从来没有怪过爸爸,对爸爸严格的教育很感激。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得益于那份日复一日在“吃苦岁月”里的坚持。
可见好的吃苦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和处事观念有多么的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泰国的5岁男孩不愿意上学,他的妈妈帮孩子请了一天假,带着他去捡垃圾。一开始,孩子还因为不用上学而高兴,但没过多久,就开始喊累了。
这个妈妈带着他走了几公里后,用一小袋空瓶子换了2泰铢。孩子累得走不动了,想坐公交车回家,结果因为钱不够作罢,当路过冰淇淋店和餐厅,一次次的停留,又不得不继续前进。
最后,孩子跟妈妈说:
“妈妈,好累,好热,我想上学,我要回家。”
在这件事中,妈妈面对不想上学的孩子,没有吼也没有打,反而带着孩子去体验生活,让他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经历了“苦”,才能明白“甜”的来之不易。请每一位父母记住,孩子早晚都要独自面对生活的苦难,现在吃下的苦头,一定会在未来变成甜头。
懂得正确吃苦的孩子,会将那份“苦”转换成前行的动力。
4
把握“吃苦”的分寸,寻求正面反馈
如前文所言,吃苦教育就像是打磨玉石的工具,做得好它能让玉石“成器”,做得不好也能毁掉这块玉。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对症下药。
吃苦是对孩子的性格、思想、处事方式的教育过程,需要融入到日常生活里,而不是我们心血来潮突然给孩子报一个野外求生夏令营,也不是刻意为难让孩子受苦受罪,那样极大可能让孩子无从适应,产生负面情绪。
在孩子吃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寻求正面的反馈,掌握分寸。
我有个妹妹,父母是做生意的,还有很大的机电工厂,两人的车都是百万以上,二线城市几套小别墅。
妹妹学了五年的钢琴,但听说让她放弃的原因是因为每次向她妈要学费的时候,她妈都很凶,一脸的丧气样,一边抱怨,一边说只要妹妹上进努力,砸锅卖铁都要供。妹妹直言真的无法忍受每次向她妈要钱的日子了,最终放弃了。
类似于这样的苦,只会加剧孩子内心的匮乏。
图片来源网络
身边还有一位朋友,喜欢经常带着他的女儿去远足,目的也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
他对我说,每当孩子开始恳求:“爸爸,我走不动了”的时候,他就会给孩子讲故事,说笑话,换着法子转移女儿的疲惫,鼓励她,让孩子振作乐观起来。虽然这个过程很苦,但是他的女儿没有说一句弃言,渐渐地开始享受这个过程。
作为父亲,女儿所遭受的苦,对他来说就犹如刀割一样,刺痛着他的心。但他明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这样做对孩子有帮助。
巴尔扎克曾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
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好的吃苦教育,能让他们变得更加阳光、在面对风雨时更有韧性。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正确认识到吃苦教育的意义,把握好分寸,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在阳光下成长,在风雨中跳舞。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