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者,辅也;辅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一般都有一个说法,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此之前就有汉赋。关于它的起源从来都有比较大的争议,一般都认为它源于《诗经》,是诗经表现手法“赋、比、兴”中的赋,就是铺陈的意思,描绘事物,抒发情感。《文心雕龙》记载,“秦有杂赋”说明秦朝开始就有赋了,不过那个时候的赋都不一定称“赋”。这个名称应该是后来的文人为追溯其起源才定的。 最开始源于《诗经》,然后是通过《楚辞》得以发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展,沉淀,慢慢的开始放光彩。赋主要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且一般比较男子汉,就是说它抒发的感情一般都比较大起大伏,而且既然是描写景物,会有很多精彩的语句流传于世。例如曹植的《洛神赋》里的“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 ,华茂春松”就是到了今天也依然被人铭记。赋根据篇幅分大赋和小赋,而且赋的内容也很丰富,有写人,写景,写幻,写真。比如《阿房宫赋》和《洛神赋》一个实一个虚。即使内容表面上虚幻,可是也不能全当做故事去看,虚虚假假之上往往带着作者最真挚的感情,感悟和向往,因为是借景抒情,所以都会有很强的待入感和穿透力。我们更能通过作品去感受作者当时的思想,如果稍微带一点历史功底最好,想象一下你知道他那个时代之前和现在发生的是和作者面对面交流。他借景抒情,我们由情观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刘风之回雪。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而作出此赋的人又具有什么样的特性能使一个幻想中的女子动人千载,万古流芳。赋从诗的起源到《楚辞》的发展以及汉朝的大兴,之后也有,但各时代有代表其风格的体裁,可是作为汉人,赋直溯其本,直指其源。应该具有不一样的感情,登高能赋。“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丽词雅义,符采相胜”
品读汉赋——继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书群里曾经许诺过我的读古文系列会写到洛神赋。本着文债自负的的原则,虽然确实挺忙。但还是在这个五月里来写一写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