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常在路边乱冲,为什么都不注意安全呢?

 “吓死我了,她刚刚忽然冲往路中央,每次都这样,我都快抓不住她了,这该怎么办才好?”妈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挥去额头上的冷汗。

她是希希,四岁的自闭症女孩。她常常在陶醉于星星世界里,很少关注到外界的讯息变化,自我安全意识也很低,有时爬高跌倒也都没什么反应,总是爬了起来不痛不痒地就又继续往前冲撞了。

希希每次进到教室里都是乱冲乱窜,最喜欢往球池跑去,完全不在意身旁是否有危险物,“噗通”一声地只管跳进球池里。

移动速度之快,我和妈妈都来不及抓住她,有好几次她都已经跳进到球池了,而一脚却还被挂在旁边康复器材上的窘境。

除此之外,希希最喜欢蹦跳和旋转的刺激感,兴奋之余还会大声发出陶醉的声音,用力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下巴,眼里充满着非常快乐的神情。

其實看着她的快乐,

看着看着,我也能感到很快乐。

请先放下“她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的疑问,先试着用好心思欣赏孩子的喜好点吧!

她的确比较特别,喜欢透过一些特别的方式寻求她才懂的快乐,但我不喜欢把她的特别说成“有问题”,她真的就是“比较特别”而已。

她跟大部分的孩子一样,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产生开心的反应,只是凑巧的是,让她感到开心的事情是那些我们不能懂的自我刺激,在我看来她就是一个在自己世界里陶醉得特别快乐的小女孩。

我站在更能看清楚她的角度,想要找到这孩子喜欢的刺激,然后给予她需要的刺激。

就好像一个喜欢看动画片的孩子,您会知道给孩子看了动画片就会安静下来了;就好像一个喜欢吃冰淇淋的孩子,您会主动买支冰淇淋给孩子,就因为您知道孩子就爱吃那口味的冰淇淋;就好像一个喜欢吃玉米的孩子,您看到玉米就会很自然地夹玉米给孩子吃一样。

有些自闭症孩子会有明显寻求自我刺激的表现,有些热衷碰触特定的触感,有些是特爱快速旋转和蹦跳,有些则偏好把双手放在眼前不断舞动着手指等等。

其实自闭症孩子所做的那些自我刺激,就跟动画片、冰淇淋、玉米一样都能带给孩子快乐,只是这些自我刺激的行为不那么被社会大众接受,因此很容易被人侧目相待。

希希的妈妈听了我对自我刺激的说法,她笑了:“是呀!如果大家能够把这些自我刺激也就看成孩子爱看的动画片、冰淇淋、玉米,那该有多好?”

这样的说法让希希的妈妈不再纠结孩子的“不正常”,有时候我和妈妈正聊着天,看到希希在一旁自我刺激着,妈妈还会笑着说:“妳看,她又在吃冰淇淋了!今天吃比较多冰淇淋喔!”

我写这本书的原因,也是希望可以提供大家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状态。

我遇过很多家长问过我“我自己很清楚孩子是怎么回事了,但我家人不懂,大家就只会他觉得很怪,那我该怎么办?”

也许亲朋好友无法理解星星世界里的孩子,但如果连家长或老师都不能用一个好的心态去理解孩子的状态,那么就真的很难接受孩子做出这些自我刺激的行为,便很容易过度放大孩子的表现,甚至会过度干预和阻止孩子做出这些行为。

孩子在这种时刻被监督和制止的状态下,孩子容易一直停留在想要寻求快乐却会一直被打断的状态。然而,孩子在这些刺激需求上没得到充分满足,往往就会带来更强烈的自我刺激,甚至会出现更多情绪或行为问题。

其他家人不懂这些,而我们又应该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表现得合群一点呢? 我建议大家不妨也可以试着用这种方式,先让自己用一种好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自我刺激需求,自己较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这些表现后,也许您也会发现自己更可以用一个好的状态,引导孩子用其他转移注意力,也更能引导别人看见孩子的美好。

学会用一个好的心态看待孩子后,再心平气和地找出孩子的刺激点吧!

希希非常喜欢快跑、蹦跳、旋转这类会造成头部晃动的前庭觉,喜于爬到高处跳下,也乐于快速冲刺向前扑倒在地的感觉。

大脑中靠近两耳处有个区块叫前庭,每个会造成头部位置改变的刺激都会引发前庭觉,如头下脚上俯冲、快跑、蹦跳、旋转、翻滚,所以喜欢前庭觉的孩子特别喜欢溜滑梯、荡秋千、从高处跳下来、快速奔走等。 前庭觉是用来判断头部位置和感知身体所承受的速度高度变化,对保持平衡特别重要。

前庭觉敏感的孩子特别害怕爬高或做任何摆荡翻滚的活动;前庭觉迟钝的孩子则相反,特别热爱上述的那些前庭觉刺激,寻求前庭觉的行为就会特别明显。

另外,眼球快速移动也会加强前庭觉的强度,视觉和前庭觉会相互影响,所以有些孩子喜欢望着电风扇转动而做出身体摇摆或翻滚的动作,或是身体旋转时会喜欢抬起头望向天花板,充分享受天旋地转的刺激感。

希希就属于前庭觉迟钝的孩子。

希希动作往往很急很快,有时身体被某个东西卡住了,自己都没有察觉到,整个身体察觉自己动作的能力较弱,协调性也一直很差。

本体觉的回馈是从肌肉、皮肤、关节而来,它会感受外界的反作用力。 如推到重的东西会在关节处产生很大的阻力,推到轻的东西所产生的阻力就较小,如果拉了很重的东西会在关节处产生很大的拉力,拉到轻的东西则会产生较小的拉力。

透过这样的方式,本体觉可以传达充分的讯息给大脑,让大脑能快速判断现在身体每个部位的状态如何。 阻力或拉力大的地方,就需要多出一点力气,或是换个姿势再用力;阻力或拉力小的地方,就可以放轻松一点。

有赖于这样的机制,人就可以很快速地调整姿势,协调性也就自然地变得更好了。 然而,对本体觉敏感的孩子会不喜欢承重或需要提拉重物,动作通常较慢较小,特别容易排斥会受到推挤的活动;对本体觉迟钝的孩子特别喜欢大力蹦跳和快速移动的活动,但因为本体觉回馈能力不好而出现协调性差的情况,特别容易跌倒或跟不上动作。

希希就属于本体觉迟钝的孩子。

另外,希希跌倒了都没有太大的反应,常常爬了起来就继续跑又继续跌,这种痛觉察觉力欠佳的情况,有时需要考虑是否有触觉过度迟钝的感官问题。

对触觉敏感的孩子易有误判触觉力道的情况,讨厌密度高的触碰,不喜欢与人靠近或被人碰触、进球池或玩沙;对触觉迟钝的孩子则会特别容易寻求高强度触觉刺激,喜欢蹭在别人身上、触摸特定材质的触感、或是拿东西往嘴边敲打,但常会感觉不到低强度的触觉刺激。

希希就属于触觉迟钝的孩子。

不少研究都曾提出自闭症孩童对痛觉的反应较低,然而由于安全意识的建立,必须要能深入孩子的意识层面,但如果孩子对于摔倒都不痛不痒的,她对外界危险性的察觉力就会很难提升起来,因此建议也可以促进孩子的触觉灵敏度。



那天,希希又跑着进到教室里,伴随着略为刺耳的尖叫声。我蹲在她前方等着她的到来,双手托住她的肩膀,她的眼神立马往上飘,避开太靠近的眼神接触,再度走回自己的世界里。

我没有阻止她,因为我知道望着天花板哼着某个轻快旋律的她正准备要寻求着自己热爱的那种前庭觉刺激。

我持续托住希希的肩膀,安静且温和地等着她看向我,这是我花了一些时间和她培养出的默契,只要看我就会有好事发生。

当她一看向我,我会立刻将她抱起来,大幅度旋转三圈,两人一起跳入球池里,她开心地笑了,一手抓着球池里的球往嘴边轻敲。

透过这样的方式,我强化了希希看向我的意愿,每次看了我,我就会带她体验她喜欢的那种前庭觉刺激。

希希陶醉地躺在球池里哼着歌,我慢慢拨动着球池里的球,将大量的球拨到她的身上,盖覆住她大部分的身体,并抓住她两个脚踝,缓慢且稍加力地道弯屈她的膝盖,将她的大腿贴靠在她的腹部,然后我的脸部顺势靠近她的脸部,当下她的视野里也就只剩我了。

 “1.2.3.4.5…10”每次弯屈膝盖让大腿贴靠在肚子上,我都会搭配唱数,停留10秒,稍加力量地停留在膝盖弯屈的姿势有助于促进本体觉和触觉回馈,提供较丰富的感觉刺激。

数到10过后,我会爬到球池外,张开手,用夸张的表情吸引希希看我。只要希希望向我,我就会再度把她抱起来,大幅度旋转三圈,然后两人又一起跳入球池里,再次进行膝盖弯屈的刺激。

希希喜欢这样的活动,总能安稳接受这样的刺激,而我总会在球池里带她做完10回。

在合适的状况下,带着她有效地去满足她在前庭觉的需求,而非只能抬头原地旋转和奔跑再跌倒来满足自己,进而减少她忽然奔跑寻求刺激的发生率;同时也能有效地去满足她在本体觉的需求,而非只能寻求用力跪地的方式来满足,进而也能慢慢减少她因为协调不好而出现跑步跌倒或脚挂在外面还不自知的情况。

如果孩子自我刺激寻求得很强烈,建议先找出孩子的感官兴奋点,并创造适当的游戏刺激来满足孩子各方的感官需求,若我们能在游戏中提供适切的探索方式,就能减少孩子因为没有满足感官需求而一直做出不适切的自我刺激反应,孩子的学习状况也会跟着更好喔!


我是阿特老师,

一位来自台湾的儿童职能治疗师,

在此跟您分享儿童康复新观点。


希望今天的故事,也能为读者的心中带来一些温暖和方向,并在未来里能够也试着更温柔和更善良的态度对这些需要陪伴的小小心灵。如果喜欢我写的文章,欢迎点个关注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