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走向内看(二)-学习慢慢活出自洽

为什么我对自己出去旅行心生那么多忐忑?好像在等待某种允许、认可。

给妹妹发信息说我要出去玩几天,她回复了一个"哦"没再说啥。我心里开始起琢磨,她是不是对我出去玩有啥看法?是不是觉得我这不仅不工作不挣钱,还到处去玩乱花钱?一想到此隐隐生出些不满:你管我呢!老公都没这样想,不仅给我规划出行还订机票订酒店,鼓励我出去玩。

嚯,这些莫名的自导自演的内心戏!(现实是,我妹他们很羡慕我能有时间地出去走走看看。)

一个小我借由我妹这个相来发声,觉得自己不该出去,应该老老实实呆在家里,想办法找份工作,挣钱为家里作贡献,不要这么无所事事。另外一个声音在恼怒地驳斥:凭什么我不能享受这趟旅行?这么多年把时间奉献给家庭、给工作、给孩子,我一直渴望孩子上了大学后能到处走走看看的,现在有条件了,为什么不行?

这个声音下去,又一个声音起来:你看,现在不是假期,大家都在上班,你咋好意思出去游山玩水呢?

我也奇怪了,在别人那里很简单的事情,在我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剧情呢?朋友Z是完全不同的看法,她觉得在别人都上班时出去玩简直是一件很值得嘚瑟的事,而我却又种深深的不配得感、罪恶感。

以前大都是带孩子出去旅游,是为了让孩子长见识见世面,有着正当理由的。现在自己一个人单纯出去玩,觉得是在浪费,浪费钱,浪费时间!

这种不配得感由来已久了。小时候的一些场景浮现出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的一个亲戚常买好吃的改善生活,经常被其他亲戚背后嗤之以鼻:净想着吃喝了,不知道攒钱过日子……。

谁家媳妇要是不干活也是被街里街坊指指点点的,要是能干的那是被大家狠狠夸的。那个年代,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是美德,享乐是可耻的!

这些信念是深植在我妈那一代人的心里的。我爸妈都是很能干的,种庄稼种蔬菜大棚供我和妹妹上学,真的是又忙又累又穷,很心疼他们。我工作后,开始努力替家里分担,攒钱供妹妹上学。等妹妹工作后,家里就好多了,再几年家里的地也承包出去了。本想着爸妈终于可以轻松些了,可每次打电话给家里,妈说的还是忙和累。我和妹妹给他们钱,永远是攒着不舍得花。和他们急过几次眼,但发现他们几十年的生活模式改变是很难的。

我以为自己和他们是不一样的,但发现一些信念早已深深扎根在潜意识中。虽然表象上好像我比起父母敢于花钱享受,那也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我和父母囿于同样的底层逻辑:多拉磨,少享乐。

前段时间刷到大冰的一个视频,有网友问他问什么直播,他回答的大体意思是,这段时间他没想好要干啥,那他决定就把这些时间浪费掉,但是不想浪费在刷手机上,就开直播和人聊聊天。他的回答一下子击中了我,多么坦诚及坦然!想干啥就干啥,没有那么多剧情,真好!

还有和大冰老师连线的六十多岁的麦子奶奶(网友称呼),种上麦子,就往南走,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多么纯粹而美好呀!

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我在学习去看见那些无形的束缚,慢慢活出自洽。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