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作业辅导的时候,先给孩子们反馈昨天的练习题,有一道阅读理解讲的是一只刺猬和大黑狗对抗,最终用自己尖尖的刺刺伤了大黑狗的嘴,赢得了这场战斗。
在这里,有一题是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讲过以后,有个孩子仍然不理解这道题的答案。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你见过仙人球吗?”
“见过。”
“它是什么形状?”
“圆的。”
“它身上有什么?”
“有刺。”
“你见过刺猬吗?”
孩子一脸愧疚地说:“没有。”
一语凝噎。我蒙了,孩子不懂得联系自己的生活。
这是一位阅读能力有障碍的孩子,平时的她或许是在大人的一遍又一遍的催眠下认为自己就是阅读理解能力不行,所以,现在的她遇见这样的题目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甚至在没有思考的前提下直接放弃,所以,大人啊大人,千万不要给孩子冠上某种能力不行的帽子,在日久天长的语言刺激中,孩子就会真的变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