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和分型


(一)症状和体征

1、急性型再障

起病急,病程短,病情重,进展迅速,早期突出的症状常为出血和感染。

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均较常见,而且不易控制;

如出现颅内出血,则后果严重,可致死亡。

整个病程几乎均有发热,而且高热畏寒并不少见。

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等黏膜和皮肤部位发生浅表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严重粒细胞减少患者可发生深部感染如肺炎和败血症,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使病情恶化。

贫血在疾病初期常不明显,但进展较为迅速,可轻度水肿,淋巴结和肝、脾不肿大。

急性再障预后差,如仅采用一般性治疗,多数患者在1年内死亡。

2、慢性型再障

疾病和进展缓慢,病情较长,以贫血为首发及主要表现。

患者常出现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及面罩苍白等。

出血症状轻微,多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等,出血较易控制,久治无效可发生颅内出血。

感染发热症状较轻微,较易控制,很少持续一周以上,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龈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而肺炎、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少见。

如感染重并持续高热,往往是骨髓衰竭加重而转变为重型再障。

(二)临床分型

再障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以获得性再障占绝大多数。

轻、中型再障统称为非重型再障。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2、骨髓象

3、骨髓活组织检查和放射性和核素骨髓扫描

4、其他检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